在快到芒草盛開的季節,也就寫一下關於這片芒草原大東山吧!
大東山高869米,是香港第三高的山,位於大嶼山鳳凰山以東,二東山以西,毗鄰為伯公坳及蓮花山。山女這次由東涌乘巴士至伯公坳起程,先上大東山山頂,再到二東山、爛頭營、於南山作結,乘車回東涌。由於大東山有番咁上下高,有大幅度上落,因此需要一定體力,加上都用了不少時間影相呃LIKE,因此山女用了約6小時(比一般建議的3.5小時多出不少呢),記得帶夠糧水!而且中段攻頂的話頗斜,最好帶備行山杖。
一起步,便已由約300多米高的伯公坳開始急上至800多米山頂,但大部份均是樓梯或石斜路,地也不算太滑,只是費點腳力和氣。山女沿途也見到不少靚女化恆妝、穿了對Reebok Pump Fury走上去,真替那雙靚鞋心痛!(都大沙塵架嘛)
當日天色不算太好,多雲,但同時亦算幸運,因為不太曬。該段路幾乎無樹蔭遮檔,若陽光普照下上山,睇怕要撐把傘呢!
上至600多米時,便已有頗開揚廣闊的景觀,累了便沿途停一停,拍一拍照,才繼續登頂,感覺也就會輕鬆一點。
行山就係想抖吓嘛,不要那麼急!
雖然當時已經是11月中,但天氣還不算很凍,加上不斷爬升實在令人滿頭大汗,不少人到此已改為夏裝。
注意,影相還影相,最好不要破壞環境,例如踩入芒草海中,踩死哂D草!
拍此照後,便繼續攻頂。
用「人山人海」來形容也絕不誇張吧!真係好多人呢
一直繼續上山,翻過一個小山丘,便來到另一個廣闊位置,不少人又停下拍照
更有些似乎純粹想影幾張相呃下LIKE的女孩和觀音兵,就選擇在此原路折返,不再前往登頂或爛頭營
路的兩旁都滿滿是芒草!好靚呀
到登頂的路,其實不太明顯,亦少了很多人。我們跟著人些山友,於大草斜原向左轉上,斜度突然飆升至超過45度,而該段全是草或泥路,加上霧氣濕潤,實在有點滑,幸好帶了行山杖。
當日山頂其實已掩藏於雲霧海之中,幸好沿途有些山友來回,好讓我們跟著走。否則也有機會迷路呢
攻登途中,就是在下面那條路徒步開路上來的
山頂其實溫度明顯較低,連植物都結霧水了,只是我真係氣都喘埋,熱到只是停低吃午餐時加件風褸一陣子便可以了。
在半途稍事休息和午餐吃份三文治後,便繼續攻頂了。
由於當日大霧,以致未能清晰看到通往山頂的路,只好靠估和跟人行
直至於左方大概見到一群人聚集,便知那處是山頂了
沿途也有不少芒草讓我瘋狂拍照
登頂了!
由於當時山頂處於雲霧中,幾乎什麼也看不到,於是便去下一個點 - 二東山去了
通往二東山的路也不太明顯,尤其當時能見度頗低,因此都是靠問沿途經過的山友,及手機GPS看方向進發
由此處開始便是下山的路了,也不算徒陗
二東山其實也沒什麼特別,可能因為實在太大霧吧,也許天清時看到的景色會美很多
不久便來到爛頭營一帶,因為見到它:
爛頭營有一群石屋,而歷史則有多個說法。有指是於約1924年由管理這帶的「爛頭營居民協會」 來港渡假時建的,以供一群上世紀初時經常來港渡假的外籍家庭作營舍。有指這群原住廣州的外籍家庭,本以羅浮山作渡假勝地,每次來渡假便搭建臨時營舍,離開時便燒掉,以免被不法之徒所用。後來,由於廣州政府指無法保護他們在羅浮山一帶的安全,他們才轉移陣地至大東山。
直至二戰時期,有指這些石屋被用作情報中心,戰後「爛頭營居民協會」重新運作,將石屋擴建,以容納更多營友。
但另外,亦有說法指是5、60年代時,是英資公司一員工思鄉而建的渡假屋,設備齊全,部份還設有泳池。
而近年新聞亦不乏提到,由於這些石屋已日久失修,有倒塌危險,因此逢勸山友勿亂爬上石屋屋頂,一來避免倒塌意外受傷,二來也是保育的原因。
可惜山女當日仍見到不少人仍爬上屋頂玩,跳、野餐、拍照都有
再次逢勸大家不要破壞石屋!也應顧及自身安全!
起初能見度一直不高,但當我們走到爛頭營時,天色突然轉晴了一點,便趕緊拍多些芒草照
下山的路不算太難,中途有一些大碎石路,小心一點便可以了
唯下山路途有點遠,而入秋後天黑得較早較快,大家不要玩太晚才下山呢,否則記謹帶備頭燈或電筒等照明工具啦
全程走了6小時多 (連影相)
交通:
往:東涌 - 3M / 11 / 23號巴士 - 伯公坳站下車
返:南山 - 3M 巴士 - 東涌站下車
原文刊載自 MountainGirlHK,本篇圖文獲作者香港山女MountainGirlHK授權刊登,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