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銀河,與其他拍攝題材有點不同,它後期執相不會比前期小,
特別是充斥光污染下拍攝的銀河相。
現在就讓我講解一下我是如何處理執相的部份。
焦段: 28mm
光圈: f4
iso: 3200
曝光: 20 sec.
器材: 5D mark III + 16-35 F/4 IS USM
拍攝地點: 大拗門
所用軟件: Photoshop CS6
註: command (Mac) = Ctrl (Windows)
1.首先把RAW檔案拉到Photoshop裹開啟會出現這個版面。
2.一般色溫會設定較低/冷的K數(~4000K),除了showdows會調高一點,其他都不動(包括Tone Curve、Detail、HSL/Grayscale、Split Toning、Lens Corrections、Effects、Camera Calibration),然後按視窗右下方的"Open Image"開啟。
5. 首先我們會處理銀河的部份,按下keyboard "command+J" 複製一個圖層。
6. 按 "command+M" 彈出Curves(曲線)的視窗,然後點左下角的"手指"圖示(如圖)
7. 利用Mouse找銀河最深與最淺的顏色,找到時點擊游標確認,同時Curves視窗會出現一個圓點,它就是你剛找到的最深/最淺的位置。
8. 加大銀河的對比度。
9. 這時會發現右下方太多光害。
10. 按下keyboard "command+J" 再複製一個圖層
11. 按下keyboard "command+M" 點選一個光害的位置,往下拉(推暗),然後"OK/確定"。
12. 在Layer (圖層) 工具,點選"Add layer mask"加遮色片。(如圖)
(C) 利用mouse由畫面右下角拉到左上角。
14. 天空的光差平均了一點。
或者 ( Layer工具(A) ->右上角icon(B) ->"Merge Down"(C) )
P.S.: 每張相的數據不一樣,所以不能作準。
17. 在頂的圖層加"mask"(遮色片) (與步驟12相同)
-Mask用法在這裏再多說,如不明白可以在google搜尋"photoshop mask 教學"。
19. 按下keyboard"Command+E"合併下方圖層,再"Command+J"複製一個圖層。
20. 按下keyboard"Command+M" 再進一步強化銀河的對比度。(請參考步驟:7-8)
21. 按下keyboard"Command+E"合併下方圖層。 再"Command+J"複製一個圖層。
22. 按下keyboard"Command+M"開Curves工具。
24. 按下keyboard"Command+E"合併下方圖層。
Saturation數值set"-36" (減飽和度)
(B) 將"background copy"拖曳到頂部。
26. 在左邊工具列,點選"Quick Selection Tool"。
技巧: 沿著邊緣勾出就可以。顏色對比越大,越容易勾出,效果越好。
28. Select -> Modify -> Feather(羽化工具)
3. 隨著相片不同象素,set的數值都不同。 (本作品為2,230萬像素)
這時會露出底下的圖層。(剛剛執好的銀河部份)
(B) 將"Mask"拉到"Group"的圖層
(B) "command + J"複製圖層
33. 按"command+M",利用Curves工具,將地景的對比度加強。(請參考步驟:7-8)
34. 在左邊介面選取"Rectangular Marquee Tool" 工具,框出「前景」和「後景」之間的範圍。(如圖)
35. Select -> Color Range
36. 用mouse點選對比顏色較大的位置。然後在"Color Range"中的"Fuzziness"set"190"(參考數字),然後"OK"確認。
技巧: 放大畫面,同時縮小筆刷會素畫。
p.s.: 快捷鍵:" "可以顯示當前Mask畫的範圍。還原再按""一次就可以。(如圖)
39. 完成圖。
後記: 星野攝影除了要將銀河突出/強化之外,懂得如何處理銀河與前景融合是更為重要的。
原文刊載自Barry's Blogger,本篇圖文獲Barry Chung授權刊登,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活動資訊
- 地址 郊外
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