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環境局局長黃錦星 人人ACT GREEN 力爭2050年前碳中和

文: ant
2021.07.09

新冠肺炎疫情以「清零」為目標,香港的環保藍圖同樣以「清零」(碳中和)作為30年後的願景。地球暖化愈來愈嚴重,採取應對行動刻不容緩,10年來香港政府撥款超過470億元,推行各項節能和可再生能源措施,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在任9年,力推的「大嘥鬼」深入民心,任內實施的各項環保政策如綠在區區的功效亦日益顯著,黃錦星坦言,要力爭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未來10年是關鍵。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認為人人「ACT GREEN」,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一步。

從三大碳足印來源入手

今年《U Green Awards》主題為「ACT GREEN」。黃錦星認為人人「ACTGREEN」,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一步。「『ACT GREEN』可以從三大碳足印來源入手,即發電用電、交通運輸和廢物管理。」

黃錦星指出,10年前香港逾50%電力來自燃煤,如今已大降至約20%;相反,在兩電推行的上網電價計劃下,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已由以前約200個項目,大幅增至逾14,000個項目,綠電愈來愈普及。

香港減碳已頗見成效,2014年香港人均碳排放量為6.2公噸,2020年降至約4公噸。交通運輸方面,政府鼓勵市民低碳出行,日常以公共交通工具為主;又推廣電動車的好處和應用,按2021年首4個月數據,全港每6部新的私家車當中便有1部是電動車,相比10年前大為普及。「自推廣改善空氣質素措施如綠色運輸後,本港能見度10年內改善了約8成。」

廢物管理方面,黃錦星說:「源頭減廢十分重要,環境局針對這一點推行減廢計劃,包括環保教育、塑膠購物袋收費、四電一腦回收、惜食香港運動、入樽機先導計劃、支援回收業界等,其中的綠在區區成績理想,計劃繼續擴展。」

黃錦星預期一年內綠在區區可擴展到每區有二至三個大或中站,有助提升回收率、減少人均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

綠在區區加強社區減廢回收

為加強支援社區層面的減廢回收,環境保護署2015年開始在全港18區積極構建社區回收網絡—綠在區區。「綠在區區現時劃分為大、中、小站(回收環保站、回收便利點、回收流動點),3年前大站日均回收物約1公噸、今年初已增至1.5至2公噸;中站日均回收物也達1公噸。」

現時綠在區區共有9個大站、22個中站和逾100個小站,平均每區都有1至2個大或中站,黃錦星表示會考量各區的區情增設更多回收站,例如較多單幢樓、唐樓的舊區回收設施相對不足,便會在附近位置便利的地點設立回收站。

黃錦星預期一年內綠在區區可擴展到每區有2至3個大或中站,有助提升回收率、減少人均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並將回收物轉交合適回收商轉廢為材,最終達致全民減廢、資源循環、零廢堆填。全民減廢放在首位,黃錦星希望每位市民從生活入手「ACT GREEN」,例如郊遊時自己水樽自己帶、自己垃圾自己帶走;減少使用即棄塑膠物品等等,都可為環保出一分力。

黃錦星身體力行,帶著家居可回收物到綠在鰂魚涌乾淨回收,分類回收時相當熟手。

爭取推行都市固體廢物收費

除綠在區區外,環境局亦會持續推行一系列環保政策,包括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我們希望爭取今個立法會年度內通過審議,定立法規。據最新的民意調查,有相當高比例的市民支持立例推行都市固體廢物收費。」黃錦星說。

「極端天氣帶來嚴重影響,環保是大勢所趨。我們定下目標於2050年前爭取實現碳中和,不止為環保,對本港經濟也有裨益。我出任環境局局長9年來,在各方努力下,香港的環保面貌的確有所改善,但我認為仍要提速。要實現30年內碳中和,未來10年打好基礎十分關鍵,我們會繼續推出不同的相應行動,而每個行動都是環環相扣的,希望和香港市民一起努力,人人「ACT GREEN」,向碳中和目標邁進。」

為便利和鼓勵市民使用社區回收設施,環保署於2020年11月推出「綠綠賞」智能積分卡,市民可憑卡賺取電子積分及兌換禮品。

 

綠在鰂魚涌平均每天收到約一公噸回收物,分類後的塑膠會轉交回收商轉化為可用原料(如圖中小樽內顆粒),再給生產商重用。

 

用App睇片‧賺積分‧換獎賞!

認住 U Fun 標誌「」, App內睇文同睇片可隨時捕捉U Fun彩蛋, 換領現金券及禮品!

開啟 App 成為會員賺U Fun!

↓【免費睇】《香港打卡蛋糕合集》↓

↓50間蛋糕店介紹!附真實食評/選購攻略等↓

↓50間蛋糕店介紹!附真實食評/選購攻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