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和戰亂議題都是非洲戲劇很常見的題材,獨腳戲亦是非洲具代表性的表演形式。今屆世界文化藝術節特意選演多齣能反映非洲當下劇場面貌的非洲戲劇製作,要了解非洲過去的真實面貌,《等待》和《離 / 合》這兩齣戲劇必帶來很大的震撼。
獨腳戲中以南非全能演員泰姆比‧姆沙利-瓊斯(Thembi Mtshali-Jones)一人包辦編劇和演出的《等待》最有看頭。她以真摯的演繹,將南非種族隔離政策實施時期,黑人女性的堅毅與脆弱、等待和忍耐,呈現於全球觀眾眼前。南非於1948年實施種族隔離政策,翌年泰姆比‧姆沙利-瓊斯出生。種族隔離政策下,黑人不得進入白人區域,亦不得從事一些重要工種,當然禁止組織工會和罷工。黑人不得和白人在同一個沙灘游泳、同一所學校上學,住同一所醫院、坐同一部車亦不能。在白人家庭任職的黑人女性,更不能隨便回家。姆沙利-瓊斯就是在這種環境成長。
伴隨著忍耐《等待》
身兼《等待》編劇和導演的南非劇場中堅艾瑤.花柏(Yaël Farber)說:「南非的黑人女性經常處於等待的狀態,等待和孩子見見面,等待終有一日真正回家,等待政府的搬遷通知……」等待,同時意味著忍耐。忍耐見不到孩子的牽掛,忍受身為黑人和身為女性的雙重不公平待遇。
花柏和姆沙利-瓊斯相識多年,花柏在紐約構思要寫《等待》這故事時,便想到找姆沙利-瓊斯,姆沙利-瓊斯不單答應演出,更提供很多她和她家人的故事,因此,《等待》甚有自傳色彩,講述一個南非基層女孩努力不懈成為演員的經歷,姆沙利-瓊斯更親身演出。基層女孩自幼目睹母親為家庭付出的辛酸,她長大步母親後塵,成為白人家庭的傭工,然而黑人女性的事業和人生真的只能以此為句號?花柏說:「我想通過講一個人的故事,去講幾百萬人的故事。」
姆沙利-瓊斯笑中有哭的演繹,獲英國《衛報》讚賞,「振奮、動人,更重要是,激勵人生」。
觀眾感動流淚
《等待》是一部以英語和祖魯族語演出的獨腳戲,其中穿插歌唱、念誦、視像等表演元素,難不到全能演員姆沙利-瓊斯。她是演員也是歌手、舞者、編舞。連前南非總統曼德拉也是她的劇迷。難怪電影導演史提芬‧史匹堡都找她拍電影。她亦曾擔任《獅子王》的配音員。
《等待》2000年在紐約首演,之後巡迴邀請不斷。花柏說:「我們曾在突尼西亞的加泰基藝術節演出,當地人只說阿拉伯語和法語,言語大不同但依然感動得流淚。可見好的戲劇有跨越語言和文化、感動人心的威力。」
《等待》
日期:11月2及3日,8pm
地點: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門票:$280、$200
一個人的矛盾 《離 / 合》
身份從來不簡單。少年在舞池邂逅迷人少女,情意綿綿之際,少女問少年是哪裡人,即令少年方寸大亂。回答是盧旺達人,要揭開一連串常見問題,卻是不得不面對的煩惱。《離 / 合》 ,一部可稱為「盧旺達少年的煩惱」的獨腳戲。
《離 / 合》則是盧旺達移民追溯當年所經歷的種族大清洗,以嬉笑怒罵的方式反思歷史,盧旺達劇場人以利‧撒林巴(Ery Nzaramba)編劇、演出。各地戲迷對撒林巴不陌生,因為他是劇場泰斗彼得‧布祿克(Peter Brook)作品《戰場》的演出班底,正在世界巡迴,也曾來香港演出,反應熱烈。
雖云《離 / 合》是探索沉痛的歷史,但撒林巴只帶著一部傳統卡式機上台,一人分飾多角,一個少年喜歡甚麼音樂、球隊,以及學習生涯,將盧旺達人的種種身份認同以嬉笑怒駡和觀眾分享。
撒林巴是同時擁有圖西族和胡圖族血統的盧旺達人。1994年胡圖族人對圖西族人進行了種族大屠殺,在4月至7月的100天,估計有多達800,000人被殺害。當時,正值撒林巴青少年時期。後來,他隨家人移居比利時,並在英國學習戲劇,但每當有人問他來自哪裡,他便響起身份危機的警號,因為他一旦回答來自盧旺達,必定被追問是哪一族人,是受害者的一族或加害者的一族。
撒林巴的血統早已告訴他,世事沒有那麼簡單,獨腳戲 《離 / 合》以年輕男女的浪漫邂逅開始,關係還未開始,少男已被預計的身份提問搞得暈頭轉向。去年在愛丁堡藝穗節首演,大獲好評。
《離 / 合》
日期:11月4日,8pm;11月5日,3pm
地點: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門票:$280、$200
世界文化藝術節2017-躍動非洲
日期:10月20日至11月19日
地點:康文署文化表演場地
Facebook: World Cultures & New Vision Arts Festival
Photo: Val Adamson courtesy of The Playhouse Company, Maliza Productions Source:康文署
活動資訊
- 日期2017年10月20日 - 2017年11月19日 (世界文化藝術節2017-躍動非洲)
- 日期2017年11月2日 - 2017年11月3日 《等待》
- 日期2017年11月4日 - 2017年11月5日 《離 / 合》
- 地址 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