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的薄扶林區,隱藏著一座超過160年歷史的城堡——香港大學的大學堂。這座融合了都鐸及新哥德式風格的法定古蹟,不僅是學生宿舍,更是歷史的見證。城堡原名叫杜格拉斯堡,從城堡的興建,到傳教士影響,再到如今的學生生活,大學堂承載著無數故事與回憶。這次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座城堡,在歷史與現代的交織中感受獨特的魅力!
過百年歷史法定古蹟
在香港的市區中,歷史名勝林立,但能夠真正讓人沉浸於歷史氛圍的地方,香港大學的大學堂必然是其中一個例子。這座法定古蹟的建築,外觀融合了都鐸及新哥德式風格,自1995年被評定為法定古蹟以來,吸引了無數遊客和學生。
城堡原主人是商人?
大學堂的前身是杜格拉斯堡,由蘇格蘭商人德忌利士·立畢 (Douglas Lapraik) 於1867年建成。當時,德忌利士為了觀察船隊進出維多利亞港,在這片小山丘上興建了這座佔地約2,000平方呎的城堡。隨著德忌利士的去世,古堡的所有權幾經轉手,最終於1894年被巴黎外方傳教會收購,並改建為納匝肋樓。
歷經傳教士及二戰影響
納匝肋樓的建立標誌著古堡的新篇章,傳教士們對其進行了大幅的擴建,增設了教士房間、靜修室和小聖堂,甚至還建立了印書館。這裏成為了當時薄扶林地區的宗教和文化中心,小聖堂曾是當地唯一的宗教敬拜場所。然而,隨著1941年香港淪陷,納匝肋樓被日軍接管,轉變為憲兵總部及工人宿舍,印刷工作因此停滯。戰後,古堡重回傳教士手中,但隨著中共建政,這裡逐漸失去了作為傳教點的功能。
終成港大男生宿舍
1954年,香港大學看中了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將納匝肋樓改裝為男生宿舍,並於1956年正式成立大學堂。自此,這座擁有160年歷史的城堡成為了港大學生生活的一部分。
大學堂必須知道「三寶」
大學堂內有三寶,分別是四不像、銅梯和三嫂。這些獨特的象徵不僅為古堡增添了神秘色彩,更是每位堂友共同的回憶。
四不像位於主入口石梯兩旁,因其外觀獨特而得名。據說,觸碰到這些雕像會遭遇厄運,因此許多堂友都會在進入前小心翼翼。若不小心觸碰了,就要觸碰大學堂另一門口的石獅子解除厄運。
銅梯是大學堂的另一個特色,全長52級的生鐵鑄造梯階,歷經戰爭波折後回歸,成為堂友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袁蘇妹,也被稱為「三嫂」,在大學堂服務了超過四十年,深受學生們的愛戴。她為宿生提供了無微不至的照顧,用心準備的美食成為了大家心中最溫暖的回憶。
在這座城堡中,歷史與現代交織,讓每位宿生都能感受到其獨特的魅力。無論是對於歷史愛好者,還是對於尋找打卡熱點的遊客,大學堂都無疑是一個值得一遊的地方。但請留意,大學堂的內部並不對外開放,想一探究竟的朋友記得參與導賞團,在遊覽的時候亦請記得保持安靜。
香港大學大學堂宿舍
地址:薄扶林薄扶林道144號
部份圖片來源:FB@大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