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源豐富的年代,惜物概念越見薄弱。現年32歲的Jacky大學畢業後先後在社福機構及環保團體工作,2年前毅然辭職創辦「復修辦館」聚集一群義工,收取低廉價格幫街坊修理家電,令充滿回憶的舊物重生。雖然一度要做靠兼職幫補維持生計,但他認為維修能夠實際改變街坊的生活方式,滿足感比以前更大。
Jacky曾經在社福機構和環保團體工作,期間接觸到源自荷蘭的Repair Café概念,當地的義工會幫助街坊修復衣物、單車、電器等各種物品,以減少浪費。他見本港坊間的維修服務不多,決定仿效Repair Café的理念,2022年決定裸辭成立「復修辦館」,聚集一群義工提供舊物維修服務,推廣復修代替購買的理念。
現時修辦館的基地在新蒲崗工廠大廈,街坊只需在網上登記,便可在星期五或星期六將有損壞物品送到工作室,由義工師傅檢查和維修,零件實報實銷,維修費則隨心,一般建議為50元。復修辦館以維修小家電為主,例如電飯煲、風扇、水煲、電磁爐、鐘錶等,也曾有市民要求修理男團Mirror的應援燈,只要在能力範圍內Jacky都會幫手。
除此之外,Jacky不時舉辦工作坊教街坊基本維修知識,讓他們在家中也能做到簡單維修,將復修文化帶入屋,同時會租借地方予懂得維修的人士,可自由使用場內的工具DIY維修。Jacky表示,除了維修之外,也會將維修好的電器轉贈有需要家庭,延續舊物生命之餘也能夠支援基層家庭。
修補回憶 連繫志同道合的人
其實不少電器只需換個小零件就可以繼續使用,未至於要丟棄,復修成功率達7成,Jacky指部分家住港島、大嶼山的市民會特意前來上門維修,當中一些小家電不只是「生活用品」,更是物主珍而重之多年的紀念品,曾經有人跨區將一把舊風扇帶到復修辦館維修,只是為了好好保存爸爸留下來的物品;亦有一對夫婦特意前來維修抽濕機,原來是當年朋友送給他們的結婚禮物,令他們格外珍惜。正正是物主對物品的重視,讓Jacky和義工每次維修後都充滿滿足感,
「我覺得維修電器似乎是一件好事,因為原來有些物品記載著他們的回憶或者特別時刻,所以都會慶幸成功維修,原來有這樣的意義,他才會山長水遠拿過來修理。」
令Jacky覺得更可貴的是,過程中成功連繫一群對維修有興趣的人,早前他們曾為一名聽障人士修理手帶鬧鐘,自此對方經常出席工作坊和維修班,至於義工Becky亦因為參加復修辦館的活動而受到啟發,隨後加入義工團隊,由受助變成幫人。
目前復修辦館的義工大約有30人,不少都是退休人士,因消磨時間報讀維修課程,在過去的維修活動與Jacky相識並加入義工團隊,也有部分義工本身有正職,但仍然願意付出休息時間,空閒時到工作室幫人維修。對於Jacky而言,每位義工都是其重要且值得敬佩的人,他認為復修辦館的意義除了做到舊物維修之外,同時能夠凝聚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這裡可以一起嘗試修理電器,一起玩、一起嘗試,同時用他們有興趣的技能去幫助到其他人,維修好一件物品。」
透過維修行動啟發街坊
Jacky大學時修讀社會服務及政策相關的學科,畢業後投身社福機構工作,坦言自己本來並不是著重環保的人,直至2017年跟隨從事環保工作的朋友參加活動,並曾在年宵市場「拯救」檔主遺下大量帳篷、枱凳等有用物資,意識到港人浪費程度嚴重,環保意識油然而生,決定轉到相關團體工作,同時嘗試轉變自己的生活習慣,
「有些東西是否可以不那麼快就扔棄,因為原來還有用;購物方面都會考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買新的物品。」
他表示自從接觸到Repair Café概念後,發現以實際行為推廣更有力量,亦是他創位復修辦館的初衷,
「以往在社福機構工作,可能要好長時間才會令一個人改變,但維修就好直接,給予我們一次機會維修,真的可以修理好,他的行為模式就會改變,下次遇到電器故障就會再來找我們,或者第一時間就想到是不是可以維修呢,不會直接扔棄或回收。」
棄正職學維修 做兼職幫補
為創立復修辦館而裸辭,起初未申請到資助,工作室也只是向朋友借用,營運開支只能靠維修班幫補,並會兼職應付生活。幸好面對工作和收入的轉變,家人並無給予壓力,他笑言:「本來的工作就賺不到好多錢,家人都習慣了。」所幸在今年年初成功申請基金資助營運,至少不需要為租金及人工煩惱,但長遠仍希望能達到自負盈虧。
捉緊機會做想做的事
主流想法都會鼓勵年輕人「整靚CV」向上流,多儲錢為將來打算,不過Jacky指身邊不少朋友都和自己一樣早早創業追夢,當中有人繼續堅持亦有人遇上樽頸位,最近他自己也經常反思修辦館應如何繼續走下去,而朋友的一席話則提醒他堅持,
「有些朋友告訴我,『你任何時候都可以讀書,你任何時候都可以賺錢,你之後做都可以,這個階段你應該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是有太多機會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