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血緣的愛|街坊齊做寄養家庭 兩港媽10年照顧40名小孩 無分血緣視如親子女

文: 黎穎芯
2024.05.12

寄養家庭每日照顧無依無靠的小朋友,他們的付出不比親生父母少。50歲的陳太在約十年前在朋友介紹下成為寄養家庭,而與她相識18年的街坊黃太亦受感染在7年前加入,二人多年來合共照顧過40名小朋友,成為他們的「臨時避風港」,讓小朋友感受到與自己親生子女相等的愛。照顧小朋友當然絕非易事,但眼見社會上有眾多需要照顧的小朋友,他們亦不言累,希望做到自己無能力為止。

同場加映:

管家王|風力越吹越弱?$10換零件救幾百蚊風扇 維修達人傳授家電保養秘技

陳太育有兩名分別17和23歲的女兒,她和黃太以前曾居於同一個屋苑,因經常帶女兒到樓下公園遊玩而結識。約十年前,陳太結識了一名本身是寄養姨姨街坊朋友,在其介紹下對寄養服務產生興趣,向聖基道兒童院申請成為緊急寄養家庭家長,至今已經照顧過24名小朋友,當中大部分的是嬰幼兒。

至於黃太則有一名18歲女兒,她表示以前對寄養家庭毫無概念,自陳太成為寄養姨姨後,她才得知原來香港有不少兒童未獲妥善照顧,需要寄居其他家庭,本身喜歡小朋友的她亦有興趣參與。不過黃太擔心家人會不同意,於是經常帶同丈夫和女兒到陳太家中拜訪,與寄養小朋友相處,最終獲家人接受,待女兒升讀小六後成為緊急寄養家庭家長,7年來已接待過16、17名小朋友,兩家人不時會相聚,帶小朋友到處遊玩。她表示,初期做寄養服務時有不少挑戰,幸好身邊有陳太作伴經常給予意見,「(原生家庭)爸爸媽媽玩小朋友出去玩,超時還未送回家,我不知道怎麼辦,幸好陳太告訴我要如何處理。」

耐心教SEN小朋友行路

雖然寄養小朋友並非親生骨肉,但她們照顧時絕不馬虎。陳太照顧過不少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曾有名2歲半女童來到家中,因發展遲緩仍未會走路和說話,陳太自認喜歡挑戰困難,越難教就越想教好,於是每日拖著她練習行路,初時女童比較抗拒,經常放聲大哭和尖叫,為免鄰居誤會有虐兒之嫌,她索性打開大門以證清白,而她的努力亦無白費,

「差不多兩年後她去了宿舍,會行路又戒了片,可以由屋苑(藍地)行到兆康站,我覺得她好厲害,其他人說她做不到,其實她可以做到,只要花多一點時間陪小朋友。」

而黃太則接待過一名小孩,剛來到其家中時連睡床不都知是何物,堅持睡在客廳地板,於是黃太每晚陪「做廳長」培養信任,小朋友終在兩周後願意上床睡覺,「慢慢就知道你對他好,就會和你一起相處。」

照顧小朋友無分血緣

寄養家長可謂年終無休,故陳太去旅行的次數寡寡可數,雖然機構會為他們安排假期,但一想到小朋友要去到其他陌生寄庭暫住便感到不安,寧願犧牲放假時間;陳太亦因長期抱嬰孩而有勞損,但認為只要自己有能力就應出一分力,

「社會上太多這些小朋友,我想休息但做不到,他們在原生家庭不安全,如果來到我這裡安全,我就要挺身而出,趁現在還年輕就做,做到身體承受不住為止。」

她認為成長經歷會影響一生,童年的不快有機會成為終身的鬱結,故努力成為他們的避風港,給予他們安穩快樂的生活,「佢在我這裡一日,就盡自己能力照顧。」黃太認為照顧小朋友無分血緣,即使並非自己所出,亦視作是親生子女般照顧,

「好像我丈夫所說的,我們女兒有怎樣的童年,就盡量給予一樣的。」

小朋友是家中的寶

現時陳太正照顧兩名分別18個月大及2歲多的小朋友,均有發展遲緩情況,其中一名小朋友更有皮膚問題,她同樣花盡心思照顧,每日拍下他們的成長進度,再分享予小朋友的父母,好讓對方安心。她談起兩名寄養小朋友時亦難掩喜悅,「叔叔和姐姐回家後,他們會主動拿拖鞋,他們懂得分辨是哪個人的拖鞋,又經常叫『姐姐、姐姐』,哄得我女兒好開心。他們是個寶,我丈夫說這種快樂用錢是買不到的。」

至於黃太則正照顧一名3歲半的女孩,她形容對方比較調皮好動又愛說話,偶爾亦會為此感到頭痛,但仍為一家人帶來不少歡樂,「她好喜歡撒嬌,又經常抱著你,家中有她好開心。」她當年剖腹分娩後復原得不太理想,醫生建議勿再次生育,成為其心中一大遺憾,而成為寄養姨姨變相以另一種方式圓夢,同時亦圓了獨生女兒想要兄弟姊妹的心願。她又認為,自從家中有寄養小朋友反而令一家更團結,因為全家人的重心都移到小朋友身上,女兒會主動關心自己會否太辛苦,丈夫亦會體諒其付出,假日會接手主力照顧小朋友。

照顧小朋友並非單向的付出,她們認為透過成為寄養家庭,對於自己的家庭都有得著,同時亦是一個良好的教育機會。黃太認為,寄養的兒童自小就要和父母分離,相比之下自己的女兒相當幸福,故經常教導她要知足;陳太遇過不少未成年產子的個案,慨嘆他們一時衝動就導致意外懷孕,連累自己及小朋友,「有個爸爸只有15歲,他自己都是小朋友,我叫他抱自己4個月大的小朋友,他說害怕不願意抱」,所以她亦藉此教育女兒正確的戀愛和性觀念。

冀為小朋友帶來快樂

至於今年的母親節願望,她們都希望女兒和家中的小朋友過得健康快樂,而陳太家中其中一名小朋友將會轉到另一個長期寄養家庭生活,周日他們將度過最後一個母親節,全家人倍加珍惜相處時光。她和黃太都指,每當有小朋友離開都會感到難過,但一想到小朋友能夠與父母重聚,或者到更好的家庭生活便會釋懷,有時候在活動上與小朋友重聚,看到他們生活安好會感到高興,陳太也與部分小朋友保持聯絡,對方還會在新年上門拜年。陳太表示,空閒時會翻開手機相簿,重溫以前和20多名小朋友的回憶,並寄語他們:「不要因為自己住過寄養家庭而不開心,踏出社會後不要走歪路,必要時幫助有需要的人」;而黃太則只希望所有小朋友快樂地成長,「希望我們曾經帶給他們快樂,成為他們美好的回憶。」

根據社署資料,目前全港約290名兒童正輪候寄養家庭,服務供不應求,黃太和陳太都透過自身經歷,呼籲其他有能力的家庭參與,「家中有空間和時間的人都可以加入,實在有太多小朋友有這個需要,毋須太多顧慮。」

聖基道兒童院寄養服務資料

申請成為寄養家長的基本條件:

  • 喜愛兒童
  • 有照顧兒童的經驗和能力
  • 家庭生活愉快,生活安定
  • 身體健康
  • 家居安全
  • 有獨立床位/嬰兒床
  • 小學畢業程度
  • 年齡25歲或以上
  • 樂意與社工及寄養兒童的家人合作
  • 為兒童安排妥善的照顧計劃

了解寄養服務詳情

招募及查詢: 3583 0411 / foster@skhsch.org.hk

用App睇片‧賺積分‧換獎賞!

認住 U Fun 標誌「」, App內睇文同睇片可隨時捕捉U Fun彩蛋, 換領現金券及禮品!

開啟 App 成為會員賺U Fun!

↓【社群送禮】ON: THE BODY 植物萃取潔膚露↓

↓維持水油平衡/雙重呵護肌膚!↓

↓維持水油平衡/雙重呵護肌膚!↓

↓【限時搶⚡】味道研究所拿坡里薄餅味Shake Shake粉🍕↓

↓ 想幾時食到薄餅味,拎起一Shake,即時食到!↓

↓ 想幾時食到薄餅味,拎起一Shake,即時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