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捲|港島以西現水龍捲 從天而降狀如漏斗 天文台拆解2大形成機制

文: 程家健
2024.06.28

炎熱天氣之下,多名市民今日傍晚時份目睹水龍捲,從網上流傳相片所見,狀如漏斗的水龍捲自一片烏雲中垂下,一直伸延至近乎海面,場面甚為壯觀。天文台曾解釋,水龍捲一般由2個原因形成,其中一種可以在天氣相對良好之下出現,惟移動路徑及持續時間均較短。

多個社交平台專頁流傳相片及影片,指今日(28日)下午時份發現海面出現水龍捲。有網民指水龍捲於下午近5時左右出現,從港島南華富邨位置望向貝沙灣即可發現,持續約10分鐘左右消散。天文台表示,今日下午4時53分左右,港島以西海域有水龍捲報告。

多圖直擊香港水龍捲

又名「龍吸水」 2種水龍捲形成原理各異

天文台曾解釋,水龍捲是一條快速旋轉、夾雜著水滴的雲柱,由對流雲的底部連接著水面。水龍捲的風速一般較陸地上的龍捲風為低。由於水龍捲有時能將水吸起,它也俗稱為「龍吸水」,同時水龍捲又可分為2大類型,包括:

第一類

較為常見的水龍捲,是在相對良好的天氣下發生,和雷暴沒有直接關係。這類水龍捲通常發生在快速發展的濃積雲底下。有研究指出,源自對流雲之下沉氣流到達海面後,會向外擴散造成冷外散氣流。而在這些冷外散氣流的匯聚區域內,再加上溫暖的海面,便會有利這類水龍捲的形成。漩渦先在海面上開始發展,然後逐漸向上伸展,當漏斗形成時,水龍捲已達成熟階段。這類水龍捲的生命週期和移動路徑都較短,一般不會持續超過二十分鐘。此外,當它們登上陸地後,便迅速消散,很少會深入內陸。

第二類

形成機制和特徵則與陸上的龍捲風相同,通常和猛烈雷暴相關。它們會伴隨著惡劣天氣如大風及冰雹,並有時會在陸上發展之後移至海上。與第一類不同,這類水龍捲在雷暴內由上至下發展,在起初階段會先出現漏斗雲,之後逐漸延伸至地面或海面。

水龍捲一般出現在熱帶地區和副熱帶地區。其發生頻率的高峰是在早上,其次是在接近黃昏時段,在香港則較為罕見。

用App睇片‧賺積分‧換獎賞!

認住 U Fun 標誌「」, App內睇文同睇片可隨時捕捉U Fun彩蛋, 換領現金券及禮品!

開啟 App 成為會員賺U Fun!

↓【書展2024】勁送200張電子門票!↓

↓立即登記!攞免費門票↓

↓立即登記!攞免費門票↓

【請您去】海洋公園水上樂園💦!

↓ 立即登記 送雙人門票↓

↓ 立即登記  送雙人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