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結果出爐,由高先電影有限公司榮譽發行的5部電影勇奪7獎,包括《爸爸》及《虎毒不》分別榮獲本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3項大獎及「年度推薦電影」,成績驕人。劉青雲憑《爸爸》第五度奪「最佳男演員」,而史上票房冠軍《破地獄》則意外全軍覆沒。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2024|得獎名單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2024|最佳電影
《九龍城寨之圍城》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2024|最佳編劇
陳偉斌、麥啟光、萬芫澄(《臨時劫案》)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2024|最佳導演
翁子光(《爸爸》)
執導電影《爸爸》的翁子光,今次榮獲第31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的「最佳導演」。導演翁子光表示:「感謝我團隊的每一個人,特別是我的監製錢小蕙及聯合監製孫霏,我知道我是一個很難管理的導演,也感謝願意投資這部香港電影的投資者,感謝Golden Scene,和每一位喜歡《爸爸》的人。很高興劉青雲得獎,『爸爸』被欣賞是我拍這電影最大的願望,希望到金像獎『媽媽』跟『兒子』、『女兒』都有好運氣﹗《爸爸》仍在上映,希望大家去戲院看這部電影,支持我們再拍新的電影。」
得獎理由
「摒棄奇案電影的獵奇眼光,以溫婉手法潛入爸爸的精神世界,將沉重的情感內化。配合巧妙剪接,不時將倒敍融入現在時態中,將碎片式的甜美回憶與當下刺破心扉的痛扣連成非線性敍事。翁子光在擺蕩之間如擺渡人般撫慰着爸爸的心靈,直探一個瞬間分崩離析的家庭,唯有這是愛能修復,切合後創傷年代香港觀眾的情感需要。」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2024|最佳男演員
劉青雲(《爸爸》)
影帝劉青雲在電影《爸爸》中飾演父親阮永年,面對因精神分裂而殺害母親及妹妹的兒子厚明,劉青雲獨自承受失去摯愛的痛苦,細膩地展現了父親心中的掙扎與悲傷,讓觀眾深刻體驗這份難以言喻的傷痛。電影自上映以來,觀眾普遍認為這是劉青雲「從影以來最佳的演出」,並因而入圍東京國際電影節及亞洲電影大獎的「最佳男演員」,這次他繼《高度戒備》、《絕世好Bra》、《奪命金》和《竊聽風雲3》之後,第五度獲得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男演員」。
得獎理由
「面對倫常慘案,由乍聞噩耗的失神、不明因由的迷惘,再到孤獨失愛的創傷、勉力和解的堅持,每段劇情走向對演員都是莫大考驗,劉青雲以「收」的方式統攝演繹,在沉默和爆發間呈現低調、幽沉和生活感,技巧上微妙複雜,也顯現演員對無常和有情的理解與沉澱。近十年屢演類型片角色,劉青雲這次演出少見的面向,尤其與新演員互動,展現了頂尖演員在場感的力量。」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2024|最佳女演員
談善言(《虎毒不》)
談善言憑《虎毒不》奪下人生首座影后獎項成本屆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女演員」,她激動表示:「非常多謝電影評論學會各位評審,這是我演員生涯中獲得的第一個電影獎項,對我來說意義非常重大。多謝為《虎毒不》打開一度門的YT、多謝大膽用我的陳小娟導演,沒有你陪著我去尋找淑貞,我根本行不到呢步,多謝你選擇了我。多謝參與過《虎毒不》台前幕後的所有人、多謝發行公司高先電影、多謝戲中的對手們、多謝各位向我無私分享的媽媽們、多謝伴著我一步一步走來的每一位。最後多謝我的家人從來都讓我做自己想做的事,多謝我的母親。如果獎項有一種力量,我願將這種一點點的力量分給世上每位母親,讓你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得獎理由
「演繹初為人母的淑貞,不但在體型上增重,更是細緻展現從肉身到內心的痛。與丈夫的互動充滿神采,在保姆面前的長鏡頭獨白,由眼神到語氣,都充分流露悲喜交雜既憂慮又疲累的複雜情緒。面對育兒壓力和性別分工的保守觀念,從黯然失望到頹然絕望,在嬰兒啼哭聲中逐漸抑鬱崩潰,談善言為這個高難度角色賦予了極強感染力。」
年度推薦電影:《十方之地》
黃肇邦執導以拾荒為題的紀錄片《十方之地》獲選為「年度推薦電影」,學會評語為「無論視野與深度在香港紀錄片中都極為罕見。從紅磡重建街道出發,黃肇邦嚴謹而有耐性地,透過攝影機呈現回收產業生態,提出抽象的水意象,下至收集垃圾的前線低下階層,上至收購舊樓的地產行業,在觀音眼下,眾生為利益和生存帶動流轉之際,描述那周而復始、不斷循環的都市變更,默默表達出對香港城市發展的貼地關注態度和立場。」
年度推薦電影:《從今以後》
由《叔.叔》編劇兼導演楊曜愷執導,以暮年同志為題材的《從今以後》獲選為「年度推薦電影」,學會評語為「家庭貌似傳統價值觀維繫,卻暗湧潛伏。借一對踏入暮年的女同性戀人因未有遺囑而引發爭產,映照現實裏香港同志群體面對的困局。楊曜愷以含蓄、節制的手法,呈現「家人」之間微妙的情感關係和矛盾,家家有難唸的經,人人有難言的苦。電影在細緻的人倫描寫中暗藏微妙的權力角力拉扯,最終圓滿解決,突顯東方以家為本的想法,有別於一般西方酷兒電影的關注。」
年度推薦電影:《冬未來》
導演曾翠珊以其家鄉西貢蠔涌村為背景的紀錄片《冬未來》亦獲選為學會大獎「年度推薦電影」,學會評語為「繼《河上變村》後,十年一度再次記錄太平清醮的傳統習俗,藉此溯源、反思、前望家的概念和價值。上回集中在血緣和土地,這次延伸到時間和文化,誰才是家人,誰會被排除或接納,是導演始終關注的命題。曾翠珊貫徹村中女兒的關懷,幾場宗教儀式的詩意攝影震撼人心,視野擴闊至疫症生活、鄉村變遷、文化傳承等時代滄桑,更見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