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畫家竜樹諒的漫畫《我所看見的未來》,曾預言日本在2025年7月5日將會發生大地震及海嘯,同時也有不少堪輿學家如七師傅、蘇民峰等均表示今年世界各地將出現天災。有見及此,今次邀請到香港求生及防災協會創辦人張清風,分享一下去旅行前如何為防災做準備,公開避難包用品清單,並從「海陸空」3大方面,拆解旅行時若遇上地震、海嘯、富士山火山爆發、空難,究竟可以如何自救保命,各位旅行前記得重溫以下防災及求生貼士啦!
近期天災頻生,令港人越來越關注防災消息,再加上預言滿天飛,不論是日本地震、香港海嘯,或是富士山火山爆發等,令不少人人心惶惶,更有網民在社交平台開設群組討論,至今已有超過23萬人追蹤分享。今次特意邀請到香港香港求生及防災協會創辦人張清風 (清風),跟大家分享一下
Table of Contents
外遊出發前準備:求生包成關鍵
1. 預早了解當地天氣狀況
避免天災帶來的不必要困擾,最首要的工作便是做好出發前的準備。首先,檢查還未開展的旅程是否前往容易受天災影響的國家或地區是基本功課,例如日本、印尼或菲律賓等位於地震帶的地方。同時,必須用心查看相關國家的天氣預報及當地旅遊安全指引,以判斷是否需要延遲出行計劃。
2. 求生包用品清單
張清風表示,出行前需準備的求生包清單至關重要,求生包應包括手電筒、哨子、水、毛巾/防災紗布,特別提醒出發前每個旅人都應準備一份「緊急應變計劃」,並放在一個防水文件夾內。另外,不少人最關心是求生包應該帶多少食物,他建議,食物數量無需要太多,能應付2-3日需要便已足夠,而在香港超市常見的吞拿魚餅乾套裝亦是個不錯的選擇,此外,反而帶備足夠的飲用水比儲存大量食物更加重要。
「緊急應變計劃」可填寫一些緊急集合地點、避難所/庇護地點、同行伴侶電話,以及用英文寫上個人資料、個人醫療資訊 (如藥物/食物敏感/血型...)及保險資料等,當災難發生時好讓與當地工作人員溝通。
3. 必備防災APP推薦
手機防災應用程式已成為現代旅人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不但可以預早了解。以下是幾款被廣泛推薦的防災APP:
- Safety Tips (日本)
- 東京都防災 (日本)
- 中央氣象署 (台灣)
- DPIP - 災害天氣與地震速報 (台灣)
4. 入住酒店時注意事項
張清風解釋抵達酒店後需要注意的安全細節,特別是在選擇房間樓層與熟悉逃生路線上,以及防災物品。他指出,日本一體式洗手間通常都有防災功能,但提醒記得將門打開,以免因為被墜物壓到令門框變形而被困。
另外他又建議,求生包最好放在床邊,當萬一遇到災害,都可以一手拿起即能保命。
旅遊時面對災難應對攻略
1. 地震
台灣及日本是地震重危地震地區,甚至更在東南亞如緬甸也發生大地震,汲及港人熱門旅遊勝地泰國。因此,若旅行遇到地震時,第一件事應該留在安全地方,並遵守「地震三部曲」──趴低、遮擋、穩住,等待第一波地震完結後才決定下一步行動。
空內應對:
張清風提醒,不少人可能覺得地震時若在建築物內,應該馬上向上或向下逃生,不過,由於地震期間行走容易失平衡,加上可能會遇到高空墜物被壓到,因此地震時逃跑反而更危險,故建議留在原地找遮蔽物會較安全。
空外應對:
至於如在空外方面,逃生時則要留意撤離路線中途會遇到的危險,如高空招牌、燈柱,以及荒亂的車輛,這些情況有機會比地震平身更加危險。
2. 海嘯
張清風表示,海嘯有個特點,就是當你見到時已經來不及逃走,因為海嘯最快速度可超過每秒9米,因此成為一個「率先避難者」保命才最重要。
以日本為例,當遇到海嘯時,由於人生路不熟,首先應該留意及聽從當地居民的指示,撤離到高地位置。也可留意一下日本海嘯避難場所路牌,有助指引市民到高地或位於高處的建築物躲避海嘯。另外,也可上網尋找海嘯避難場所地圖,當中也列出各地的避難場所。
3. 富士山火山爆發
日本富士山自1707年最後一次爆發以來,已經沉寂了300多年。近年來,富士山的活動現象逐漸增加,引發了對其可能爆發的關注。張清風指,火山爆發前通常會出現一些預警徵兆,包括地震頻繁、地面形變、氣體排放。
富士山爆發應急4階段
若富士山爆發,可能受影響地區包括千葉縣、靜岡縣和山梨縣,甚至東京周邊地區。日本政府近日也就富士山爆發制定4階段避難方案,第一、二階段當維生設施如醫院、交通影響不大時,會建議市民留在家中;而當去到第三、四階段,則火山灰嚴重影響環境,或連帶雨水令木造建築物倒塌的話,政府就會安排附近居民及旅客撤離。
如香港人想為火山爆發作準備,可預備護目鏡、N95口罩或用濕毛巾掩住口鼻,並將密封門邊及窗戶罅隙。
4. 空難
張清風提到,根據美國航空局調查表示,飛機沒有一個地方是絕對安排。雖然如此,在80年代至2010年期間的統計數據指出,位於飛機中後排、近走廊位置,嚴重事故的死亡率只有25%,相比起前排位置,其死亡率可達36-39%。
這是由於發生空難主要因兩大因素,分別是「撞擊」與「火災」,因此前排位置會較易受到撞擊,故會相對上較危險。
發生空難必死無疑?
不過有趣的是,張清風又提到所謂的「飛機空難」並非一發生就會九死一生,真實情況並非如大家想像一般可怕。他表示,過往一些調查發現,在500多宗航空事故中,其生還率可超過八成,即使嚴重事故,生還率亦可超過一半。反而更多事故是一些緊急降落或飛機上的火災,更常見在飛機上發生。
飛機保命「加3減8法則」
張清風建議,乘搭飛機時可遵守「加3減8法則」,即是起飛前3分鐘,以及落機前8分鐘,保持清醒不要睡覺,將求生用品放在身邊,另外亦要留意不要穿拖鞋,應穿上波鞋等適合步行的鞋款。這是由於波音公司曾做過一個調查顯示,有79%的航空嚴重事故都在這段時間發生。
除此之外,上機時看安全守則指引、留意逃生示範等,都是一般上飛機防災求生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