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啟德機場今年100周年,但你又知不知道香港第一個機場原來並非在啟德,而是在沙田一處,這裡不但是香港航空歷史的起點,更是香港首次出現飛機起飛的地方,其歷史價值絕對不比啟德機場遜色。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這個隱世兼已被遺忘的「沙田機場」吧!
香港首個機場:沙田機場歷史起源
沙田機場的起源故事可追溯至1911年,當時英國「遠東飛機公司」在香港中西各大報章刊登廣告,宣佈將於3月18日至20日一連三日在沙田火車站附近的白鶴汀村海灘舉行飛行表演。這是香港首次有飛機試飛的公開表演,吸引了數百名市民及不少名流前往觀賞,當中包括時任香港總督盧押爵士及其夫人。
然而,首日因天氣晴朗但風力強勁,飛機未能如期起飛,導致不少觀眾耐心等待數小時後選擇離場,包括港督伉儷。翌日風勢仍大,飛機再次無法起飛,直至3月27日(星期日)下午約1時15分,天氣轉晴,飛機才成功升空。這架由比利時機師查爾斯·溫德邦(Charles Van den Born)駕駛的1910年製費文IV型雙翼機(Farman IV),在沙田上空滑翔約半里,儘管因風力太猛未能繼續飛行,卻成為香港航空史上首次有飛機成功起飛的紀錄。
當時《中國郵報》報導稱,留守觀賞的多為中國觀眾,展現了東方人的耐性("Those who remained on were mostly Chinese, endowed with a big share of Oriental patience.")。這次飛行不僅是香港航空的開端,也為沙田地區日後發展成為香港首個機場奠定了歷史基礎。
儘管這次飛行並未給所有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但它無疑為香港的航空發展奠定了基礎。1949年,英國政府正式在沙田興建機場,供英國皇家陸軍航空隊使用,標誌著沙田機場的正式啟用。機場選址於城門河西邊,鄰近九廣鐵路沙田站(現今港鐵沙田站一帶),大致位於現今的香港文化博物館至帝都酒店一帶。
改建成軍事用途
儘管這次飛行並未給所有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但它無疑為香港的航空發展奠定了基礎。1949年,英國政府正式在沙田興建機場,供英國皇家陸軍航空隊使用,標誌著沙田機場的正式啟用,更加建成白鶴汀壆(Pak Hok Ting Pok, a road and dam)防禦海水倒浸。機場選址於城門河西邊,鄰近九廣鐵路沙田站(現今港鐵沙田站一帶),大致位於現今的香港文化博物館至帝都酒店一帶。
沙田機場擁有一條長約320米的混凝土跑道,機場主要由陸軍管理,空軍人員配合,負責執行偵察任務,並協助海軍艦艇。當時常駐的機型為英國製造的奧斯特(Auster)單螺旋槳雙座位偵察機。為配合偵察任務,機場總部地庫設有黑房,可供沖曬偵察照片。
除了軍事用途,沙田機場也曾與民同樂。例如,香港機械模型會有限公司曾選擇該機場作為基地,讓會員駕駛飛機。
溫黛襲港致嚴重破壞
1962年,颱風溫黛正面吹襲香港,給沙田機場帶來了嚴重破壞。大量海水湧入,附近村落亦遭受水浸,造成多人傷亡。此外,英國在五、六十年代調整防衛方針,削減空軍開支,也可能成為其中一個原因導致機場最終被棄用。
隨著沙田新市鎮的發展,昔日的機場跑道已於1970年代被改建為獅子山隧道公路的一部分。如今,沙田機場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城市景觀。儘管如此,沙田機場作為香港航空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仍然值得我們銘記。
「沙田精神號」盡顯珍貴香港航空史
為紀念香港航空史的起源,香港歷史飛機協會及本地飛機愛好者於1991年按照1:1的比例,仿製了首架在香港上空飛翔的費文雙翼機,並命名為「沙田精神號」。這架飛機現於香港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的天幕下展出,向世人訴說著香港航空業的發展歷程,大家下次去旅行到機場出發前,不妨看看這架見證了香港航空業萌芽與發展的「沙田精神號」啦!
資料來源: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香港國際機場、馬鞍山民康促進會、沙田公立學校網站、路政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