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社會下,子女如何關懷獨居父母是一大課題。日本一名男子透過每週與父親LINE聯絡,及早發現父親的異樣,確診初期失智症。父親突然失聯,兒子急忙趕回家中,卻從手機使用狀況中察覺到不妙,揭開了失智症的早期徵兆。
父子間的日常聯繫:LINE 成為警報系統
在人口高齡化的日本,許多家庭面臨著與年邁父母的距離和關懷問題。一位日本男子,透過每週與父親LINE聯繫的習慣,敏銳地察覺到父親的異常,及早發現了初期失智症的徵兆。這段經歷提醒我們,即使是簡單的日常對話,也可能成為重要的健康警報。
父親失聯,兒子急奔老家
45歲的上班族鈴木拓也(化名)的76歲父親健介獨自一人居住。父子倆多年來保持著每週透過LINE聯繫的習慣。但有一天,父親的訊息突然中斷,電話也無人接聽,這讓拓也開始擔心起來。由於父親使用智慧型手機已有兩年,雖然起初不太習慣,但在拓也傳了孫子的照片後,也開始熟練地使用貼圖,甚至能進行視訊通話。
重逢後的震驚:手機洩漏的秘密
拓也不放心,向公司請假,趕回老家。抵達後,父親開門,看來一切如常。然而,當拓也詢問父親為何不回訊息、不接電話時,父親指著桌上的手機說:「最近我幾乎沒看這東西。」原來手機早就沒電了。當拓也插上充電線後,父親竟說:「最近,我好像不太知道這東西怎麼用了……」這句話讓拓也感到震驚。曾經熟練使用手機的父親,現在竟然連基本操作都感到陌生。
冰箱與日曆:隱藏的病徵
拓也仔細觀察家中,發現日曆上的紅圈記號停留在五天前,冰箱裡堆滿了同一品牌的納豆,數量多達十幾盒。這些細節讓他意識到父親的異常並非偶然。他帶父親前往醫院檢查,最終被診斷為初期失智症。
失智症的恐怖:昨日會,今日忘
醫生解釋,失智症的徵兆包括:講完電話立刻忘記對方是誰;無法記住新資訊,判斷力下降;對過去熱愛的事物漠不關心;行為出現「昨天明明還會,今天卻全忘」的落差。更可怕的是,當事人往往沒有自覺,卻會感受到難以言喻的焦躁與不安,像健介那樣摔手機,其實是在表達內心的恐懼。
平凡對話的重要性:LINE 的預警作用
拓也深知,如果沒有每週與父親聯絡,他可能不會發現異樣。這次的經驗讓他意識到,日常的微小變化,往往是疾病最早的預警。透過LINE等簡單的溝通,我們可以更早地關心到父母的健康狀況,及時發現問題,並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