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警號:小心即食食物中的諾如病毒!

文: 馬熙婕
3小時前

諾如病毒來勢洶洶,是引發全球急性腸胃炎的主要原因。這種病毒生命力頑強,能在多種環境下存活,並透過多種途徑傳播。你可能會在即食食物中「中招」,包括三文治、貝類、沙律和水果,務必小心!

諾如病毒知多少?

諾如病毒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病原體,只需少量病毒粒子便可致病,是全球急性腸胃炎的主要禍首。在2022年,它在歐盟引發了最多的人類疫情,更佔了美國所有食源性疾病個案的一半左右。這種病毒生命力驚人,能在冰點至攝氏60度的廣泛溫度範圍內存活,甚至可在含氯量為百萬分之十的水中生存。感染高峰期通常在較寒冷的月份,病徵包括肚痛、噁心、嘔吐和腹瀉。大部分患者會在短時間內康復,但長者、幼兒及免疫力較弱的人士,病情可能較為嚴重,甚至可能導致不幸事件。

諾如病毒如何傳播?

諾如病毒的宿主只有人類,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也可以透過嘔吐物飛沫在人與人之間接觸傳播。近年來,這種人際傳播方式比食源性感染影響了更多人。傳播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 受污染的食物:食用已受污染的食物是主要風險。蠔隻等貝類及其他雙殼貝類會積聚受污染水中的諾如病毒。此外,食物處理人員若在處理生食、接觸手機、金錢、垃圾或如廁後未有洗手,便可能令即食食物被交叉污染。
  • 環境污染:諾如病毒可在不銹鋼、陶瓷、工作枱面等各種表面存活一天或以上,因此可能透過接觸受污染的器具或表面傳播。
  • 不潔的手:受感染者的糞便和嘔吐物中可能帶有諾如病毒,因而污染雙手。若他們在如廁後沒有正確洗手,便能把諾如病毒傳播至食物及各種接觸面。值得留意的是,酒精搓手液未能有效殺死諾如病毒,不能代替以梘液和清水洗手。

哪些即食食物容易受污染?

多種即食食物曾涉及在多國爆發的諾如病毒個案,大家要特別留意:

  • 三文治:三文治往往需要多重人手處理,加上進食時不再加熱,增加了污染的風險。
  • 貝類:蠔隻及其他雙殼貝類會積聚受污染水中的諾如病毒,尤其是在生吃或未有徹底煮熟的情況下。
  • 沙律:新鮮農產品,特別是葉菜可能會因灌溉用水骯髒而被污染,或在配製過程中受污染。
  • 水果:鮮果或會沿食物鏈受不潔的水或手污染。過去的爆發事故涉及最多的是冷藏的漿果類如紅桑子(覆盆子),因為冷藏無法殺死諾如病毒。

保持良好環境衞生的重要性

良好的衛生規範至關重要。除了洗手外,食物預備區內的各個表面必須定時清潔和消毒。若不幸嘔吐,由於諾如病毒可經空氣傳播,因此必須立即清理。清理嘔吐物或糞便時,請使用1比49稀釋的家用漂白劑進行消毒:

  1. 穿著保護衣物,包括即棄手套和口罩。使用即棄紙巾進行清理,避免使用拖把。
  2. 以1比49稀釋的漂白劑消毒受污染的地方,再待15-30分鐘以有效消滅病毒。
  3. 用水清洗並抹乾。
  4. 脫下即棄手套,然後徹底洗手。

如何預防諾如病毒?

要預防諾如病毒感染,從農場到餐桌,以及個人層面控制諾如病毒非常重要:

  • 徹底煮熟食物:確保貝類加熱至較高的中心溫度,即攝氏90度並維持90秒,或在攝氏100度的沸水烹煮至外殼打開後再煮3至5分鐘。
  • 保持良好手部衞生:用梘液及清水徹底洗手最少20秒,並確保有梘液及紙巾供員工使用。
  • 避免交叉污染:使用獨立的器具和砧板處理生食及即食食物,並定時清潔和消毒食物預備區。
  • 教育並監管食物處理人員:定期培訓員工有關良好衛生規範及與諾如病毒相關的風險。員工應認識遵循良好個人衞生習慣和妥善處理食物的重要性。出現感染症狀的食物處理人員須於症狀消失最少48小時後才可再次處理食物。

總括而言,諾如病毒因容易傳播而構成重大風險。預防諾如病毒從農場到餐桌或經人傳人途徑傳播,可以為大家確保食物安全。

↓【限時搶⚡】laCOOL彈白飲↓

↓15天彈 .潤.白↓

↓15天彈 .潤.白↓

↓【限時搶⚡】卡樂B JagaRico脆條套裝↓

↓新鮮薯仔原味|鮮甜紫菜味↓

↓新鮮薯仔原味|鮮甜紫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