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說話結巴、詞不達意?小心「額顳葉型失智症」

文: 馬熙婕
7小時前

你或你身邊的人最近說話開始變得結巴、詞彙量減少,甚至難以表達?這可能不是單純的健忘,而是「額顳葉型失智症」的早期徵兆。這種失智症初期不易察覺,但若不及時注意,可能會逐漸影響語言和行為能力。醫生提醒,若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求醫,尋求專業診斷。

說話開始「卡關」? 留意額顳葉型失智症的警號

說話結巴、忘記字詞,大家可能都會遇到,但如果這種情況變得越來越頻繁,甚至像是「失去語言能力」,就不得不提高警覺。醫生指出,這可能是額顳葉型失智症的早期表現。這種失智症與常見的阿茲海默症不同,初期主要影響語言能力和行為能力,而非記憶力。知名影星布魯斯威利就是一個例子,他最初被診斷出失語症,後來確診為額顳葉型失智症,最終失去了語言和行動能力。

兩種異常現象:語言和行為的變化

額顳葉型失智症的早期症狀,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語言和行為的變化。語言方面,患者可能會出現說話吃力、詞彙量減少、文法錯誤等問題。有時候,患者也可能看似口若懸河,但對話內容卻難以理解,對日常對話「有聽沒有懂」。行為方面,則可能變得冷漠、對事物漠不關心,缺乏同理心,甚至出現衝動、口無遮攔,做出一些令人尷尬的行為。也可能反覆做同樣的動作、說同樣的事情。甚至飲食習慣也會改變,例如暴食或出現異食癖,但當事人可能並未察覺。

中期和晚期:生活自理能力受損

隨著病情發展,中期時上述情況會更加嚴重,影響到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也會受到影響。到了晚期,患者幾乎需要他人全天候照顧,記憶等認知功能也會退化。因此,及早發現並採取措施至關重要。

如何診斷? 盡早尋求專業協助

醫生表示,額顳葉型失智症的成因尚不清楚,但家族病史是重要的風險因素,約有四至五成的患者有家族史。此外,腦部受創、接觸有毒物質等也可能增加風險。由於早期症狀容易被誤認為是更年期、情緒問題等,若發現語言和行為異常,建議盡快到身心科或神經科檢查。診斷通常需要多方面評估,包括神經心理評估,以及核磁共振或正子掃描等影像檢查,以了解大腦的變化。抽血檢查和腦脊髓液檢查也有助於排除其他疾病。

治療與照護: 藥物與日常生活的配合

雖然額顳葉型失智症目前尚無法根治,但早期診斷和治療有助於控制病情,延緩惡化。藥物治療主要用於緩解症狀,例如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物等。此外,懷舊療法、音樂療法、藝術療法等也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情緒和行為。日常生活中的照護也至關重要,提供一個熟悉、穩定、明亮、有安全感的居住環境,並鼓勵戶外活動和社交。照護者也應學習有效的溝通方式,理解患者的表達,並適當引導行為。

【招Chii友】U Community社群送Chiikawa公仔200隻!


↓【限時搶⚡】卡樂B JagaRico脆條套裝↓

↓新鮮薯仔原味|鮮甜紫菜味↓

↓新鮮薯仔原味|鮮甜紫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