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回診:守護媽媽身心健康,為家庭幸福奠基

文: 馬熙婕
8小時前

新生命降臨的喜悅,容易讓新手媽媽忽略產後身體的恢復。產後回診是守護媽媽健康的重要防線,新制上路提供更全面的健康照護,助妳重拾健康與自信!

產後回診的重要性:不容忽視的健康守護

迎接新生命固然喜悅,但新手媽媽們往往將所有心力投入照顧寶寶,容易忽略自身正在經歷一場重大的身體恢復過程。台灣母胎醫學會理事長暨成大醫院婦產部主任表示,許多新手媽媽輕忽產後的身體變化,產後回診是不可或缺的健康守護。 國民健康署於114年5月正式推出產後健康照護新制,為新手媽媽們提供更完善的照護,旨在守護媽媽的健康。

產後風險不容忽視:回診揭露關鍵警訊

懷孕過程對女性的身心帶來巨大挑戰,產後這些影響並不會立即消失,反而需要更細心的關注與照護。產後回診能幫助醫生了解媽媽的需求,特別是懷孕期間有如子癇前症、妊娠糖尿病患者,或是生產時遇到大出血等併發症的媽媽們,產後的定期回診更是不可或缺。 此外,傳統的坐月子文化雖然立意良善,但過多的限制可能反而帶來不便。當媽媽獨自面對育兒壓力、身體不適或情緒困擾時,若沒有專業評估和適當的協助,生理問題可能會逐漸惡化。

新制上路:兩次關鍵回診,全方位守護

為了更貼近產後媽媽的需求,國健署於114年5月推出了產後健康照護新制。新制度的核心設計圍繞著兩個關鍵時間點:產後一個月內(建議1~2週)和產後三個月內(建議6~8週),此一安排是基於醫學實證和臨床經驗的精心規劃。

第一次回診:基礎恢復評估與心理關懷

第一次產後回診著重於基礎恢復評估:醫師會進行體重和血壓測量、評估孕產期疾病的恢復狀況,並提供睡眠、戒菸、慢性病管理等生活指導。最重要的是,此階段會引入愛丁堡憂鬱量表,同步關注產後媽媽的心理健康狀況。

第二次回診:深入身心層面,提供多元支持

第二次回診則更加深入身心層面:除了持續監測生理指標,還會進行骨盆泌尿機能等評估,並協助提供運動恢復、營養調理、性生活適應、避孕,以及未來生育規劃等諮詢。此階段的照護設計內容,將更精準滿足產後媽媽在不同恢復期的需求。

愛丁堡憂鬱量表:心理健康的守護者

新制度中最具突破性的項目,是正式導入「愛丁堡憂鬱量表」評估,這看似簡單的10題問卷,實際上是經過嚴格科學驗證的心理健康篩檢工具。透過量表評估,醫護人員能快速識別需要關注的個案。 透過兩次回診的評估,追蹤產婦的心理狀態變化,若第一次評估發現情緒問題,第二次沒有改善,甚至惡化,醫師會及時轉介給精神科醫師或臨床心理師,避免發展成嚴重的產後憂鬱症。

產後檢查項目:數據的關鍵意義

產後回診的每項檢查都有其深層的醫學意義,體重和血壓測量是評估媽媽整體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對於有慢性疾病的媽媽,產後回診更是不可或缺的追蹤檢查,例如妊娠糖尿病患者需監測血糖控制狀況。產後回診檢查還包含:子宮復舊的狀況、傷口癒合的進展、骨盆底肌肉功能的恢復等身體機能評估。

從生理到心理:專業照護與支持

產後回診的心理健康,除了憂鬱情緒、焦慮是常見問題,新手媽媽面對育兒責任、身分轉換、睡眠不足等多重壓力,也容易出現過度擔心、緊張不安等焦慮症狀。醫師會透過專業評估和諮詢,幫助媽媽學習壓力管理技巧,建立支持網絡。 此外,回診也能提供像是運動恢復等生活型態的調整,醫師也會評估個別狀態,對於產後的閨房生活提出建議。

家人支持:家庭幸福的基石

產後照護是整個家庭的共同責任。透過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對媽媽的身心恢復有著關鍵影響,鼓勵先生或其他家人陪同參與產後回診,共同了解媽媽的身心狀況和需求。共同警覺緊急狀況的警訊,如產後媽咪有大量出血、高燒不退、嚴重腹痛、呼吸困難,或是有傷害自己或孩子的想法時,應立即協助就醫。

結語:擁抱健康,迎接幸福

每一位新手媽媽都值得被好好照顧,透過定期的產後回診、專業的健康評估、合適的醫療支持,以及家庭的溫暖陪伴,能夠確保媽媽們在育兒路上不孤單,在健康路上有全面保障。因為媽媽的健康和快樂,不僅關乎她們自己個人,更是整個家庭幸福的基礎!

↓【免費送】美食博覽2025電子套票!↓

↓ 同一門票玩盡四大展覽✨唔同著數等您拎🛍️ ↓

↓ 同一門票玩盡四大展覽✨唔同著數等您拎🛍️ ↓

《U GO必去榜》4️⃣大TOP2️⃣0️⃣榜單出爐🎉!

立即睇👀港人熱推演唱會/活動展覽/人氣自助餐/打卡Café😍

立即睇👀港人熱推演唱會/活動展覽/人氣自助餐/打卡Caf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