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5|17大樓市房屋政策一覽!長者樓換樓計劃/調升綠白表配額比例/下調新居屋轉售年期

文: 梁穎心
4小時前

特首李家超今日(9月17日)發表《施政報告2025》,坊間預測的公屋租置計劃落空。特首強調保障市民住屋需求是首要任務。在公營房屋在供應持續增加的情況下,政府有條件加大力度協助基層置業,將增加居屋和綠置居單位的供應,並優化出售及轉讓安排,協助更多公屋居民置業,同時便利資助出售單位的業主進入私樓市場。

施政報告2025 房屋|公屋政策

增加公營房屋供應

2026-27年度起的五年,總體公營房屋建屋量(包括簡約公屋)將達189 000個單位,較2022年李家超上任時增加約80%,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已縮短整整一年至5.1年,進一步邁向2026-27年度下降至4.5年的目標。李家超指,劏房戶早一年入住公屋或「簡約公屋」,不但可改善居住環境,更可分別節省平均每年約36,000元或50,000元的租金。

「簡約公屋」單位陸續落成

三年前特首李家超宣布推出的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今年底前會有約1萬個單位落成啟用,另外2萬個將在未來一年半內全部落成。

重建公屋

房委會今年內會公布馬頭圍邨及西環邨的重建計劃,並將研究重建模範邨。

施政報告2025 房屋|居屋政策

調整居屋綠白表配額比例

在居屋供應顯著增加的基礎上,政府將綠白表配額比例由40:60調升至50:50,協助更多公屋租戶變成業主,同時讓原有公屋流轉給輪候申請人,達致一舉兩得。

增加白居二配額

為增加白表人士透過二手市場購買未補價資助出售房屋的機會,房委會由下一期「白表居屋第二市場(白居二)計劃」起,再增加1 000個配額,總數達7 000個;1 000個新增配額的其中一半會撥予40歲以下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請者。

此外,為避免白居二配額因個人意願轉變而被浪費,房委會發出批准信的數額將適量大於白居二配額,讓購買單位的配額得以盡用。

增加居屋大單位比例

為回應市場需要,將提升居屋和綠置居面積較大單位的比例。

放寬新單位的轉讓年期限制

為鼓勵居民上進上流,下一期起推出的居屋及綠置居起,新出售單位的轉讓限制年期由15年降低至10年。

「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

房委會全新資助出售單位「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容許年滿60歲並擁有單位十年或以上的業主,可在第二市場出售該單位後不須補價,購買一個較小或較偏遠的單位,讓長者可獲得額外現金作生活費,同時騰出市區或較大單位讓有需要家庭申請。

出租未補價單位

房委會及香港房屋協會將推出先導計劃,容許擁有資助出售單位十年或以上的業主,在繳付出租准許費後將其未補價單位出租予合資格白表申請者,計劃名額3 000個。

施政報告2025 房屋|劏房政策

「簡樸房」規管制度

2024年《施政報告》中宣布以立法方式制訂「簡樸房」規管制度,日後住宅樓宇分間單位須滿足相關的最低標準並獲認證為「簡樸房」方可出租作居住用途,以確保相關分間單位能提供合理和安全的居住環境。房屋局針對「簡樸房」規管制度訂立規管時間表、規管範圍、現存分間單位登記制度、「簡樸房」認證制度、 「簡樸房」居住環境最低標準、違法情況及罰則、上訴機制,以及執法方針及優次。

規管制度正在立法會審議,如草案獲通過,明年3月將正式實施。

施政報告2025 房屋|置業政策

穩定私營房屋土地供應

根據《長遠房屋策略》,未來十年私營房屋需求為126 000個單位。政府未來十年會有足夠土地滿足上述需求,並會有節有度及務實地部署推出的步伐。除了政府賣地項目外,其他私營房屋土地來源包括鐵路物業發展項目、市區重建局項目及私人發展項目。

建立土地儲備

未來十年將準備好約2 600公頃「熟地」,指已經完成規劃、清拆及平整等程序,可隨時動工發展的土地,料可滿足發展需求,亦讓政府有健康的土地儲備。

減低建造成本

為了減低整體建造成本,政府將精簡法定程序和行政流程,包括簡化工程審批,和設立「項目促成辦公室」,就公營房屋工程協調各部門加快完成工作。

施政報告2025 房屋|市區重建

政府強調會以新思維利用新發展土地推動市區重建,包括在北都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預留三幅土地讓市區重建局籌劃興建新樓,作為將來「樓換樓」的替代單位。

施政報告2025 房屋|土地政策

放寬停車場總樓面面積的豁免安排

政府將放寬私人發展項目中停車場總樓面面積的豁免安排,發展商如在地面興建不超過兩層停車場,其總樓面面積可獲全數豁免,並取消興建地庫停車場作為豁免條件的強制要求。

試行集中採購「組裝合成」構件

發展局會在明年上半年試行中央集中採購,將率先應用於包括鋼筋和「組裝合成」構件等常用物料,以節省成本。房屋局亦會在明年試行集中採購「組裝合成」構件,並已設立標準建築物料資料庫,涵蓋鋁窗、間隔牆等常用物料,以加快審批流程。

釋放市區工業用地

2000年起,規劃署已進行五輪全港工業用地分區研究,將部分工業用地改劃作住宅、商貿等用途。政府今年將展開新一輪研究,明年內提出建議,包括活化工廈計劃未來路向。

施政報告2025 房屋|「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現時,「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要求申請人在港投資不少於3,000萬元,其中房地產投資額(無論是住宅或非住宅)現最多只算入1,000萬元。政府將會優化計劃,如購買非住宅物業,可算入額由1,000萬元提升至1,500萬元,物業成交價則仍不受限制;如購買住宅物業,可算入額維持1,000萬元,但可算入的住宅物業投資會放寬,成交價門檻由5,000萬元下調至3,000萬元。

施政報告2025 房屋|焦點房屋政策一覽

來源:施政報告2025、李家超 Facebook、HKET圖片庫

【送禮】U Community 社群 送「位您寵」狗狗保健品!


【酒店試住員企劃】請您去Staycation + 歎雙人High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