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讓世界上的某樣東西消失,就可以延長一天壽命!」即是惡魔口中的「等價交換」。改編自川村元氣長篇小說,《當這地球沒有貓》(世界から猫が消えたなら)讓你陷入生與死的抉擇。
為了延長壽命,人會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哪怕只有短短一天。怪誕至極嗎?坦然接受自己的死亡並不容易,相信這是面臨死期時最真實的寫照。
「我要活下去!」宮崎葵在伊瓜蘇瀑布前大聲呐喊。再響亮的水聲,也掩蓋不了她的哭聲。每個人總想要讓生命活得多姿多采,奈何我們無法得知下一刻會發生什麼。獨白似的遺書,展開了沉重的開頭。來日無多,生命中未完成的事項還有很多。
選擇,有得必有失
從一開始,佐藤健所飾演的「我」,被恐懼控制了理智。「這世界上有許多不需要的東西,不是嗎?」電話、電影、時鐘……在物件消失之前,惡魔給予主角最後一次的使用權。本以為是無關痛癢的東西,卻乘載了千斤重的情感。經過了這些前奏,惡魔提出了下一個目標,那就是主角的愛貓。
前段電話、電影相繼消失,最熟悉的前女友、知心好友,成為相見不識的陌路人。一句「你是誰?」的確能感受到記憶缺失的那種痛苦,觸動思緒。美中不足的是,電影後段,可能是時間所限,由阿根廷三人行起,剪接較為零碎,串連片段交錯。雖不至於雜亂,重新組合起來卻令後半段的鋪陳點到即止。
本該是重頭的貓之消失,也只是略略交代。當貓不再認得這個主人,也忘記了與「我」一家相處的點滴,會是如何?原著中,作者寫了人與貓之間的對話,說著相同的語言,頗值得一閲。
自我消失,並不等於自我放棄。可別忘了,「如何活」才是存在的真正價值。
《當這地球沒有貓》 7月28日上映
以上圖片來源:英皇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