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3年的多功能智慧燈柱試驗計劃已於上月展開,並安裝於九龍灣常悅道、啟德承啟道和觀塘市中心,一共有50支。不過智慧燈柱設高清攝錄機,引起公眾關注擔心智慧燈柱會侵犯私隱,變成監控。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昨日表示,得知公眾擔心智慧燈柱會侵犯私隱,決定現階段暫不啟動部分攝影機功能,分別是環保署以攝影機協助監察非法傾倒建築廢物黑點、運輸署的藍牙交通探測器,以及攝影機蒐集車牌號碼計算不同類別車輛使用道路的數量。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將作廣泛諮詢,直至社會達成共識才啟動有關功能。
另一方面,有市民擔心相關部門將鏡頭拍攝的錄像轉交執法部門。政府解釋交通快拍的照片處理後只有低解像度,無法辨識人臉或車牌,會實時在「資料一線通」開放數據平台更新,不會儲存過去照片。
同時警務處未有向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提出在智慧燈柱安裝鏡頭,相信現階段不會發生公眾擔心的問題。
可是智慧燈柱引起不少市民關注,有網民回帶,提到TVB新聞於4月就有相關報導,講到智能燈柱有人像識別系統,只要掃一掃二維碼,支燈柱就會識別到身邊的人,令人聯想到內部功能有機會被升級為社會評分系統,進行監控個別人士的生活。
圖:TVB、有線新聞
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