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獨立音樂人的作品,我們很少想像到製作背後付出了多少,到底有多熱愛音樂才捱得過去。由資深音樂製作人趙增熹策劃,培育本地唱作製作人的「大台主」音樂先導計劃,登上康文署的演藝網上平台「更新視野」,召喚歷屆學員發表共10首MV作品,支持本地獨立音樂人的發展。
預早做好準備
「大台主」音樂先導計劃推出近三年,透過工作坊、大師班、製作輔導及演出等,培育有志在音樂行業發展的學生。趙增熹坦言,獨立音樂製作人最大困難是:「點生活?」不少人因不能維生而放棄夢想,「大台主的出現就是瞄準這個問題,解決方法是早點裝備自己,所以計劃以學生為目標。」希望當他們畢業時,能擁有專業知識和作品,有自己的頻道與支持者,便有機會把音樂變成事業。
年輕樂人抬頭
今年「新視野藝術節」因疫情取消,推出一系列網上節目,《線上大台主》正是其中之一, 10組年輕人從零開始一手包辦曲詞編監,把作品製作成MV。節目更會放到「康文署寓樂頻道」上給公眾欣賞。
學員之一的Rachel說:「相比把音源放上YouTube,觀眾只聽到音樂,MV能讓作品更立體。」「我創作時都是先有畫面的,拍成MV後,希望可以呈現到我最初寫歌時的想法。」Anna說,作品能放到一個大型平台上,聽到別人的評價,「會否覺得我或我的作品奇怪,我很想知道。」
這次經驗對DAWN亦有特別意義,「這首歌是我大學畢業時的demo,兩年後終於正式發表,我還會擔任MV導演,因為我是creative media出身,可以在畫面創作部分實踐我的專業,非常滿足,對我來說,意義上如同畢業作品。」趙增熹表示:「辛苦做完冇人知,是音樂人最不想發生的事。」認為這次能把專業製作的MV發表到「康文署寓樂頻道」上,對獨立音樂人是非常難得的機會,「要有觀眾、有人聽、有人欣賞,才能讓音樂成為事業。」
(左)DAWN除了又唱又作曲外,連MV也一手包辦,她笑言一定會播給家人觀賞,讓他們稱讚自己。
(右)Yanny說這個世代資訊爆炸,這次的《線上大台主》讓她的音樂有更多途徑接觸大眾。
Anna認為自己的作品風格較古怪,這次能夠發表到大型平台上,讓她能知道大眾對她音樂的評價。
同路人的鼓勵
第一屆學員Rumbu坦言,對於新進音樂人,「要完成作品已經不簡單,發佈更不容易。」他的作品足足用了近3年時間完成,最後變成MV發佈到大型公共平台上,一切努力都值得了。Yanny亦表示:「這個時代,潮流變得太快,網絡充斥海量資訊,曝光也是個難題,畢竟音樂一定要點進去聽了才知道喜不喜歡。」她希望這個平台能鼓勵同路人,讓他們也看見機會。
對初出道新人,MV不單增加曝光機會,過程中也會獲得各種知識與經驗。趙增熹更與他們在《線上大台主》的交流環節上分享創作的心路歷程,「希望會有更多人留意到,原來本地有一班很喜歡音樂的人,一手一腳從零開始完成自己的作品。」他笑言自己不過是他們的諮詢熱線,亦鼓勵大家,「只要有想做的事,做吧!一定有方法做到。」
(左)Rachel開玩笑說趙增熹是一個嚴厲的老師,常常督促自己交功課,不過她也很期待自己的MV面世。
(右)Rumbu用了3年時間完成作品,未來無論幕前、幕後也好,也希望能夠向音樂這條路發展,與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作品。
康文署寓樂頻道
認識藝術創作業界
大家除了透過《線上大台主》認識音樂界新力軍外,「康文署寓樂頻道」亦推出更多以藝術導賞為主的錄製節目,以加強觀眾對藝術的認知及擴闊觀眾的藝術視野,如「微觀多媒體劇場」線上節目,由錄像、音響、佈景及燈光設計師分享經驗與實例,探索經常被忽略的創作元素,讓大家從不同角度認識多媒體劇場;由本地爵士樂手關家傑及友人分享創作心得及介紹爵士樂不同流派與演奏技巧的「爵樂習作」;透過頌缽演奏與各種多媒體作品交流的「隨聲入影」等。平台上亦有本地專業運動員分享運動心得,推廣多項運動項目,讓市民對香港體壇更有親切感。
想知道更多關於「康文署寓樂頻道」,即瀏覽以下網址或嘟QR code
網址:https://www.lcsd.gov.hk/tc/edutainment-channel.html
資料提供:康樂及文化事務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