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公價一直是成為香港打工仔熱話。到底家用應該畀幾多?永明金融早年進行調查,發現家用中位數約為$6000,約有67%受訪退休父母及73%的受訪在職子女認為「畀家用是天經地義」。本網早前訪問100名讀者了解家用金額,發現最多人每月付$5000,其次是$3000,接著是$4000,更整合最新家用數據、網民熱議的「家用計算表」及「減家用表」!
2025年家用公價成為本港熱話,不同年齡層、行業、收入都影響家用標準。家用多少才「合理」?你屬「多定少」?
永明金融家用調查
永明金融有關家用的調查於早年4月中進行,分別透過網上問卷及面談訪問500名年齡介乎25至54歲、月入25,000港元或以上的在職子女,得出家用中位數約為$6000,即約為工資的24%。
2025年Q1各年齡組別月入中位數及家用佔比
根據 CTgoodjobs《2025年第一季薪酬調查》 最新數據,實際「平均家用」金額隨年齡層遞增,由21-25歲的$4,000,增至56-60歲的$10,000。
「工資佔比」方面,46歲後家用佔收入比例明顯飆升!特別是56至60歲組別,月入中位數$20,000,但平均家用高達$10,000,佔比達50%,反映中年人士的家庭負擔最重。
| 年齡層 | 月入中位數 (港幣) | 平均家用 (港幣) | 工資佔比 |
| 21-25歲 | $20,000 | $4,000 | 20.0% |
| 26-30歲 | $24,600 | $5,000 | 20.3% |
| 31-35歲 | $28,000 | $5,000 | 17.9% |
| 36-40歲 | $27,000 | $5,000 | 18.5% |
| 41-45歲 | $26,000 | $6,000 | 23.1% |
| 46-50歲 | $28,000 | $8,000 | 28.6% |
| 51-55歲 | $20,000 | $6,750 | 33.8% |
| 56-60歲 | $20,000 | $10,000(最高!) | 50.0%(最高!) |
| 61+ | $19,500 | $9,000 | 46.2% |
(數據來源:CTgoodjobs《2025年第一季薪酬調查》)
香港打工仔家用調查+網民回應
本網早前在Instagram進行調查,受訪的100名讀者,最多人每月畀$5000家用,排第2的是$3000,接著是$4000、$6000、$7000、$2000。調查中頭3位家用金額分別為$50000、$30000、及$22000。共有13名受訪者每月家用超過$10000,有7名受訪者表示沒有畀家用。
有讀書表示雖然目前仍是學生,但兼職賺到的$6000會撥出$2000作家用,即逾3成人工。即刻睇睇網民回應:
網民熱議:「家用計算表」VS「減家用表」
除了參考平均家用金額,LIHKG討論區(連登)上流傳的「家用計算表」亦成為網民熱門話題。有網民認為家用並非「公價」,而是應根據家庭條件「加減」,甚至整理出詳細清單(僅供參考):
網民「加家用」條件 (每項加錢):
- 父母供讀大學
- 現時與父母同住
- 父母負責煮飯、包水電煤
- 父母幫手儲蓄或投資
- 家庭關係融洽,父母關愛
- 父母退休或無收入
網民「減家用」條件 (每項減錢):
- 父母有不良嗜好(如抽煙、賭博)
- 童年時曾被虐待或疏忽照顧
- 父母有豐厚退休金或資產
- 子女需償還學債(Grant Loan)
亦有人指父母在養育過程中有太多細節影響孩子成長,如果要逐項計算,恐怕上交整份糧都不足夠。除了以實際金額作家用參考,不妨考慮以百分比計算家用,例如為收入的2至3成。既可供養父母,又不會對自己生活造成太大壓力。
父母收家用心態:既想要又怕尷尬
給家用不只是子女的壓力,父母的心態同樣矛盾。TOPick曾引述調查指,大部分父母視家用為「責任」,並依賴家用支持退休生活。
然而,許多父母同時又害怕子女有生活壓力,或覺得主動「索取」家用十分尷尬,反映出兩代人在「家用責任」上的溝通困局。
家用無公價 溝通最重要
不過小編認為,子女畀家用屬心意之舉,沒有什麼家用公價,更無需與他人比較,最重要是與父母商量溝通好。
永明金融調查顯示家用中位數約為$6000,佔工資的24%。讀者調查中,最多人每月付$5000家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