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10月19日早上 11 時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將提出多項改善民生、解決房屋土地問題、吸納人才等政策措施,下文為大家整合施政報告2022的政策重點!(不斷更新)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10月19日早上 11 時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以下為各施政重點:
醫療及安老
房屋及土地供應
民生
教育
青年發展
交椅洲人工島及北部都會區
交通
運動
勞工及中小企
旅遊
公務員
創科
建立智慧城市
文化藝術發展
環保
招攬人才及企業
醫療:
- 今年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由「以治療為主、醫院為中心」轉為「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中心」
- 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統籌公私營協作
- 轉介經識別為高血壓或糖尿病高風險的市民至私營機構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 優化長者醫療券,容許夫妻共用,擴大適用範圍至認可的聽力學家、營養師、臨床心理學家和言語治療師及醫療設備
- 推出先導計劃,把現時每年2,000 元醫療券有條件增至2,500 元,鼓勵長者使用基層醫療服務
- 設「中醫藥發展專員」,增加三分之一資助中醫門診名額至每年80萬個
- 修訂《輔助醫療業條例》容許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可於指定情況下,免轉介直接服務病人
- 檢討牙科服務,成立「牙科護理服務發展工作小組」檢視現行服務,並就加強服務範疇和模式向政府提供意見
- 重整地區醫療用地和設施,成立「醫療設施規劃和發展督導委員會」,推動相關發展和重建項目。
醫療(續):
- 探討要求合資格醫護專業人員在公營醫療機構服務一定年期,以及引入合資格非本地培訓牙醫及護士。
- 加強跨專業「醫教社同心協作計劃」,及早識別和安排有需要學生接受專業支援。
- 控煙目標在2025年降低吸煙率至7.8%。
- 與內地合作讓藥物在港註冊、藥物儀器「過河」
- 參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及其他合適的藥物監管機構發出的註冊證明,讓已在內地及相關地區註冊的藥物
- 研究容許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生活的港人,使用長者醫療券繳付內地醫療保險費。
公營醫院服務
- 目標縮短專科門診輪候時間20%
- 更廣泛採用視像會診,以及推出新的藥物送遞服務模式;
- 成立神經系統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綜合醫療中心
- 未來五年增加約4 600張病床和約80間手術室
- 推廣「醫健通」 — 研究立法規定上載更多種類的醫療紀錄
安老服務
- 支援居家安老
- 明年第三季把「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恆常化,分階段將受惠人數增加50%,由現時8 000人於2025-26年度增至12 000人,服務券適用範圍亦會擴展至租借輔助科技產品;
- 未來五年新增16間長者鄰舍中心
- 擴大醫管局的「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明年第三季將每年受惠人數增加三分之一至45 000人,可被轉介至家居照顧服務的人數由約9 000人增至11 000人
- 加強照顧者支援
- 自明年10月起,把「關愛基金」下長者和殘疾人士的照顧者津貼恆常化,並提高金額,例如低收入家庭照顧者每月生活津貼會由2,400元增加四分之一至3,000元,惠及約10 000名照顧者。
- 設立一站式照顧者資訊網站和支援專線;增加暫託服務名額和優化服務查詢系統
提升安老院質量
- 增加資助安老宿位名額,目前全港約有75 000個安老宿位,當中約35 000個是資助服務名額。目標在2027年年底前增加20%,即6 200個宿位,當中2 600個將於明年投入服務。
- 在公營房屋發展項目預留約5%總樓面面積作安老院等福利用途、向私營安老院買位等。
- 在未來五年額外資助超過1 700名學生修讀護士訓練課程,畢業後在福利界服務最少三年。將全面檢視院舍員工技能及資歷要求,為他們建構專業標準和晉升階梯。
公營房屋:
- 未來十年可興建36萬公營房屋單位
- 推出全新「簡約公屋」,以標準簡約設計和「組装合成」快速建成,未來五年建30,000個單位,「簡約公屋」會配備傳統公屋的基本設施,租金較同區傳統公屋低
- 結合「簡約公屋」和傳統公屋,令未來五年公營房屋總建屋量較上一個五年期大幅增加約五成
- 輪候公屋時間「封頂」,四年内由6年降至4.5年;新建單位面積「封底」,每單位不少於26平方米
- 目標是在四年內(即2026-27年度)把「公屋綜合輪候時間」由六年降至約四年半;
- 落實「公屋提前上樓計劃」 — 政府會以分階段建屋方式,加快落成部分公屋單位,預計未來五年有約12 000個單位可讓市民提早約3至18個月上樓;
- 推出全新「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房屋先導計劃」,在下個財政年度起分批推出三幅土地,讓發展商投標興建資助出售單位,以指定市價折扣率售予合資格人士。先導計劃亦鼓勵發展商申請改劃其擁有的私人土地興建資助出售單位
私營房屋:
- 在未來五年準備好可興建不少於72 000個私營房屋單位的土地,通過賣地及鐵路物業發展推出市場,再加上市區重建局及其他私人發展項目,整體供應將多於估算需求
- 發展將軍澳第137區,預計可提供50,000個單位,最早2030年入伙
- 新界現有1 600公頃棕地當中,超過一半會陸續轉化成房屋和其他用途。明年起在元朗和洪水橋推出土地興建多層工廈,並於地契條款要求撥出若干樓面面積以低於市場租金租予受影響的棕地作業者。
青年住屋:
- 推出更多「首置」土地 — 再度推出「首置」項目。
- 擴大「青年宿舍計劃」 — 包括資助非政府機構租用合適酒店和旅館並將房間轉作青年宿舍用途,目標是五年內提供額外約3 000個宿位。青年支付的租金約為市值租金的六成,並須承諾參與地區或志願服務回饋社會。
- 以試驗形式要求發展商預留一定數量的單位支援「青年宿舍計劃」
土地供應:
- 未來30年整體土地供應達7000多公頃
- 未來五年推出足夠私營房屋土地,以滿足估算需求,穩定私樓供應
- 壓縮造地程序,「生地」變可建屋「熟地」縮短約三分之一至一半時間
- 善用市場力量,鼓勵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出售單位
- 加速造地,長遠建立土地儲備
民生:
- 土地方面
- 精簡環評程序
- 建議放寬申請強拍門檻,樓齡達50年或以上但少於70年的私人樓宇門檻由八成業權降至七成,樓齡達70年或以上則降至六成。位於非工業地帶的工廈,如樓齡達30年或以上,門檻降至七成業權;
- 精簡地契續期安排
保護兒童
- 訂立強制舉報虐待兒童個案機制,
- 將全方位提升服務質素、完善服務規劃、加強巡查執法,並邀請獨立人士進行突擊巡查。
- 婦女發展
- 增加「婦女事務委員會」年度撥款,在未來三年由400萬元大幅增加至1,000萬元
- 成立「婦女自強基金」,資助民間項目支援婦女兼顧就業和家庭並釋放潛能。
- 少數族裔
- 增加聘用少數族裔人士出任勞工處的就業助理和一般助理
- 試行設立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情緒支援及輔導的服務中心
專上教育
- 目標是未來五年內,教資會資助大學的學生當中有35%修讀 STEAM 學科,以及60%修讀與國家「十四五」規劃下香港發展為「八大中心」相關的學科。
- 增加約1 600個教資會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學額,由現時約5 600個逐步增至2024/25學年的7 200個,加上超額收生上限自去年起由70%逐步提升至100%,兩項措施會將研究生學額增加超過50%。
- 與院校合作進一步向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以外國家推廣「一帶一路」獎學金。「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亦會由本學年起增加資助額,例如新增旅費津貼等。
- 將現時免息延遲償還貸款安排延長一年,直至2025年3月底。
職專教育
- 擴大「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下學年起分階段每屆增加1 000個自資高級文憑資助學額和2 000個自資學士學位課程資助學額,由原有合共5 000個增至8 000個學額。當中會首次涵蓋銜接學位課程,以及優先考慮融合校企合作的應用型課程;
- 研究推出更多應用學位課程 — 「應用學位課程先導計劃」今個學年推出首批課程,涵蓋護理、檢測和認證、園藝樹藝及園境管理,以及老年學四個學科;
- 加快發展「職業資歷階梯」 — 在未來五年,把資歷架構下「職業資歷階梯」涵蓋的行業由6個增至最少18個;
- 推出應用教育文憑課程 — 下學年起恆常推出應用教育文憑課程,加入大量職專教育元素,為中六離校生和成年學員提供取得正式學歷的途徑;
- 加強中學生應用學習及職場體驗 — 優化高中應用學習課程,提供更多課程選擇和支援,並推出「商校合作計劃2.0」,增加商業伙伴,涵蓋更多行業;及
- 進一步推廣職專教育 — 舉辦多項活動,加強公眾對職專教育的正面認識,提升其專業形象,包括支持香港職業訓練局在12月舉行「新世代新技能」博覽,使職專教育成為具吸引力的進階路徑。
教師專業
- 擴展《基本法》測試要求 — 本學年起公營學校新聘常額教師必須通過《基本法》測試,下學年起擴展至所有「直接資助計劃」學校及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測試內容涵蓋《基本法》和《香港國安法》;
- 推出專業操守指引 — 今年內推出指引,具體說明教師須具備的專業和個人操守規範,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教育局在處理教師失德個案時,會參考指引作嚴肅跟進;及
- 認識國家 — 要求公帑資助學校新入職教師及公營學校擬晉升教師參加內地學習團,並增加在職教師到內地考察的機會,親身體驗國家發展。
幼稚園教育
- 提供一筆過共6,000萬元撥款,協助所有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校政電子化和提升效率,發展成為「智慧幼稚園」,另提供共3,000萬元撥款,資助所有參加計劃的幼稚園改善校舍的通風狀況,創造「健康校園」;
特殊教育
- 由本學年起增加醫院學校資源,為住院的傷病學童提供更全面的高中課程,加強生涯規劃教育,協助他們康復後銜接主流學校。
- 擴展「全校參與分層支援有自閉症的學生」計劃下的「強項為本小組」,協助有自閉症的高中生發揮潛能和強化生涯規劃,約100所中學將受惠。
青年發展
- 公布首個「青年發展藍圖」,包括:
- 培育青年成為愛國愛港、具備世界視野、有抱負和具正向思維的新一代;
- 關愛青年人,重視全人發展,提供有利環境,讓他們對未來抱有盼望,自強不息,在社會盡展所長,貢獻香港、國家以至世界;及
- 提出一系列措施,協助青年人解決在學業、就業、創業、置業上面對的困難。
- 推出「青年參與倡議計劃」,包括:
- 進一步擴大「青年委員自薦計劃」 — 目標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將參與計劃的諮詢委員會數目,由現時60多個翻兩倍至不少於180個,發揮作為人才「孵化器」的作用;及
- 鼓勵青年參與地區建設 — 選定兩個與地區事務相關的委員會並開放部分名額,讓青年人自薦為委員,鼓勵他們就地區工程、青年發展和公民教育等議題發表意見。
- 深化政府部門及職系參與青年工作
- 鼓勵政府不同部門和專業職系組織青年小組,定期舉辦活動,加深青年對它們的了解
交椅洲人工島
人工島鄰近大嶼山,將提供1 000公頃土地。全新鐵路和道路網絡將連接港島西、大嶼山及新界西北,並提供第四條過海隧道。目標是明年開展環評程序,填海工程在2025年上馬。
規劃目標:
- 繁榮多元 — 創建第三個核心商業區,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核心商業區外亦會預留土地發展新興產業,為青年人提供多元機會;
- 綠色宜居 — 參考《香港2030+》的建議,增加公私營住宅單位平均面積一至兩成作為土地規劃指標,以及將休憩設施及社區設施土地與人口比例分別增至每人不少於3.5平方米,改善居住和生活空間;及
- 前瞻創新 — 全面採用智慧、環保及具抗禦力城市策略,在城市設計、基建系統、市民出行三方面制訂措施,減低日常能源需求,並利用綠色能源和先進廚餘處理技術,減低碳排放量。
發展「北部都會區」
以「國際創科新城」為主題,預計開展多項大型發展項目,由「生地變熟地」,成立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及「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北部都會區」西邊以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為重心,藉着毗鄰前海的地利,成為核心商業區,輻射深圳以至大灣區;中部以新田科技城為核心,聚集創科企業,與一河之隔的深圳創科產業集中地,產生協同效應。
重點措施:
- 全速造地建屋 — 全力推進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厦村及元朗南等已啟動工程的大型項目。大部分其他發展項目已展開規劃,包括新田科技城。目標是五年內為所有發展項目啟動收地程序,十年內完成平整新發展土地和落成新增單位各四成;
- 提高發展密度 — 善用「北部都會區」土地資源,採用較高地積比率,住宅用地會以最高地積比率6.5倍為指引(較早期新市鎮如沙田的5倍為高),而商業用地則為9.5倍;
交通: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再次延長六個月,即由今年11月1日至明年4月30日期間,繼續為每月超出200元的公共交通開支提供三分之一的補貼,以500元為上限。
加快推展多個規劃中的道路基建項目,包括十一號幹線、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屯門繞道、獅子山隧道改善工程等。
運動:
- 推廣近年受青年人歡迎的「城市運動」項目,例如三人籃球、運動攀登、滑板等。
- 制訂「體育及康樂設施十年發展藍圖」,分階段提供約30項多元化康體設施,例如體育館、游泳池、運動場、公園等,包括在馬鞍山白石興建香港第二個體育園,以及在「北部都會區」建造大型體育康樂設施。
- 推動體育專業化和產業化,包括加強支援合資格球會的訓練和比賽場地安排,並支持本地球會參與內地及區域性的大型賽事。我們亦會推行為期五年的「殘疾運動員就業及教育先導計劃」,裝備他們退役後的發展。此外,我們會優化香港「M」品牌計劃,每年支持至少十項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在港舉行,推動香港成為國際體育盛事之都。
新增休閒設施及項目
- 環島長廊 — 我決定在香港島建造「活力環島長廊」,全長約60公里,連接港島北岸海濱長廊及南區多條現有海濱和郊野步行徑。明年起進行研究及設計並展開工程,於五年內完成駁通九成長廊;
- 大嶼山南部生態旅遊 — 我們正積極研究發展大嶼山南部約1 000公頃「綠化地帶」土地作生態旅遊或康樂用途;及
- 周末市集 — 民政事務總署會於今年第四季在全港五區與團體合辦周末市集,催化多元本土經濟。食物環境衞生署亦會參考經驗,於明年舉辦周末市集。
中小企:
- 加大資助額 — 「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每間企業累計資助上限由600萬元增至700萬元;「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每間企業的累計資助上限由80萬元增至100萬元,協助中小企擴展境外市場,並延長擴大資助範圍的特別措施至2026年6月底,涵蓋以「本地市場」為目標的展覽會和網上展覽會,同時放寬只限中小企申請的要求;
- 把握內地機遇 — 駐粵經貿辦將設立專責推廣中心,支援港人港企在大灣區發展。貿發局亦會增設「GoGBA 港商服務站」,落地至大灣區九個內地城市,並會在不同省市舉辦商務考察及培訓等;
- 延長「還息不還本」安排 — 通過金管局「銀行業中小企貸款協調機制」,再次延長「預先批核還息不還本計劃」六個月至明年7月底,並優化本金還款選項,為企業日後逐步回復正常還款作好準備。有關安排亦適用於「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的貸款;及
- 延長政府費用寬減 — 由今年12月1日起,繼續減收非住宅用戶75%的水費及排污費,每戶每月寬減上限分別為20,000元及12,500元,為期八個月至明年7月底。另由明年1月1日起,繼續寬減現時適用於政府處所合資格租戶、地政總署轄下合資格短期租約及豁免書的75%租金和費用,為期六個月至明年6月底。
旅遊:
旅發局將推出新一輪「賞你遊」及「賞你住」,並增加名額!另外,將動用6億元推出為期3年的「文化古蹟本地遊鼓勵計劃」,鼓勵旅遊業界開發具文化和古蹟旅遊元素的旅遊產品。
公務員賞罰制度
李家超指施政要以結果為目標,引入110個不同指標,包括績效指標KPIs,需向立法會匯報。針對公務員方面,主要為更新《公務員守則》、強化賞罰制度,增設行政長官表揚榜、強化公務員培訓等。
措施包括:
- 更新《公務員守則》,闡明現今公務員應有的基本信念和操守準則。公務員要盡忠職守,以民為本,注重團隊精神,敢於擔當,具備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意識,履行「愛國者治港」原則;
- 強化賞罰制度,推出「行政長官表揚榜」獎勵計劃,由明年起定期公開表揚優秀並具示範作用的團隊或人員,激勵公務員不斷求進。我們亦會識別具潛質、表現出色的人員,加以培訓和提拔;如有表現欠佳的人員經督導和輔助後仍沒有改善,應及時終止聘用。我們會優化公務員紀律機制,按公平、公正原則及早懲處違紀人員;
- 強化公務員培訓,建立「以結果為目標」的團隊文化,加深公務員對「一國兩制」和當代中國的了解,拓闊他們的國際視野;及
- 優化現行動員機制,增設「全政府動員」級別,預先制定各部門指定人員名單,隨時候命以應對需要大量人手的重大事故,並定期演練,強化應變能力。
「搶人才」、「搶企業」
財政司司長帶領「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
- 以具針對性和吸引力的特別配套措施將重點企業引進到港
- 政務司司長領導「人才服務窗口」,統篙招攢人才工作,向人才提供一站式支援
- 17個內地和海外經濟買易辦事處設立「招商引才專組」,主動招攢目標企業和人才
- 成立300億元「共同投資基金」,引進和投資落戶香港的企業
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為期兩年。合資格人才包括過去一年年薪達港幣250萬元或以上的人士,以及畢業於全球百強大學並在過去五年內累積三年或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士。此兩類人士可獲發為期兩年的通行證來港發展,不設人數限額。未符工作經驗要求但最近五年內畢業的百強大學畢業生亦可獲發通行證,每年上限10 000人。計劃將於推出一年後檢討;
- 放寬「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如僱主引入人才的職位屬「人才清單」表列的13項本地人才短缺的專業,或招聘的職位年薪達港幣200萬元或以上,無須證明本地招聘困難,可直接提出申請。政府會盡快更新「人才清單」,以反映各專業的最新短缺情況,目標在明年第一季完成;
- 取消「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年度配額,為期兩年,同時優化審批程序,以吸引更多世界級優才來港;
- 放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將逗留期限由一年延長至兩年,方便他們留港╱來港工作。另以試行形式擴展該安排至本港大學大灣區校園的畢業生,為期兩年,並於推出一年後檢討;
- 優化「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撤銷科技公司在計劃下輸入外來人才時必須增聘本地僱員的規定,以加快輸入人才的步伐;
- 延長工作簽證年期,在現有和新增的輸入人才計劃下的人才,到港獲聘後可獲發最長三年的工作簽證;及
- 向合資格外來人才退還在港置業額外的印花稅。合資格外來人才註如在今天或以後在港置業,可於居港七年並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就其已購入並仍然持有的首個住宅物業申請退還已繳付的買家印花稅及新住宅印花稅,但他們仍須繳交按「第二標準稅率」計算的從價印花稅。這將使其印花稅負擔與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看齊。有關安排適用於任何在今天(2022年10月19日)或以後簽署的「買賣協議」。
創科:
- 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全力推動創科發展
- 設立100億元「產學研1+計劃」,資助大學研發團隊推動科研成果商品化
- 未來五年配合50億「策略性創科基金」、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科園用地,
- 吸引1100間具潛力創科企業落戶香港,包括20 間龍頭創科企業
- 設立「工業專員」,專責統篙「再工業化」策略工作
- 全力推展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工程、新田科技城建設
- 優化現有科技人才計劃,興建更多創科人才住宿
- 規劃東鐵線科學園╱白石角站,目標是在2033年或之前開通
建立智慧城市:
- 建設智慧政府 — 目標是兩年後政府服務全面電子化,以及三年內全面採用「智方便」提供一站式數碼服務,實現政府服務「一網通辦」,並推出100個數字政府項目,運用科技提供更多便民服務;
- 開放數據 — 繼續積極開放政府數據和鼓勵公私營機構開放更多數據,供業界創新應用。我們亦會與內地探討內地數據向港流通的安排,共同推動大灣區智慧城市協同發展;及
- 擴展5G網絡 — 明年修例,指明新建樓宇須預留空間裝設流動通訊設施,進一步擴大5G網絡
文化藝術發展:
- 成立「文化委員會」,制訂「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
- 資助有潛質年輕藝術家 ,推出實習計劃子修讀文藝科目專上學生
- 制訂十年發展藍圖,康文署博物館增至19間,表演場地座位增加50%
- 鼓勵私人發展項目加入文化藝術設施,讓文化藝術植根社區
- 設立「文化藝術盛事基金」,支持國際大型文藝活動落戶香港
- 以電影電視串流平台三大媒體,推動港產流行文化走出香港
- 優化「亞洲知識產權交易平台」,促進版權交易和文藝創意產業化
環保方面
爭取在2035年前將碳排放總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半:
- 節約能源
- 着手修例把更多家居器具納入「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屆時計劃下的家用器具佔住宅總能源使用量會由五成大幅上升至約八成;
- 推動綠色運輸
- 在2035年或之前會停止新登記燃油及混合動力私家車
- 未來三年,在額外7 000個政府建築物停車位提供充電設施。
- 試行新一代電動的士和氫燃料電池雙層巴士及重型車輛
- 在2027年年底前投入約700輛電動巴士和約3 000輛電動的士;
- 推動全民減廢
- 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及其他塑膠產品;
- 研究立法要求大型屋苑和屋邨及戶數較多的單幢住宅樓宇,分類收集可回收物並交予回收商處理;建設首座位於石鼓洲旁的現代焚燒發電設施和規劃位於屯門曾咀的第二座設施,並研究在「北部都會區」興建更多同類型先進設施;
- 今年內開展公共屋邨廚餘收集試驗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