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吞魚骨可致鯁喉,令食道受損之餘甚至可以危及性命。有內地團隊成功找出控制鯇魚長出細骨的基因,在阻止其起作用之下成功研發出「無骨鯇魚」,令鯁喉風險大幅減少。有試食者表示無骨鯇魚味道近似鱸魚,其口感亦較一般鯇魚更鮮嫩。
阻基因生效 武漢學者成功培育「無骨鯇魚」
據《央視》報道,內地武漢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的分子育種實驗室,有團隊找出控制鯇魚肌間刺出現的關鍵基因,並透過讓基因不起作用而成功培育出「無骨鯇魚」;一般鯇魚其中一則可藏有51條細魚骨,整條魚身就可以有102條,是平時食魚魚骨鯁喉的主要原因。
「無骨鯇魚」與一般鯇魚外觀無甚分別,但所謂「無骨鯇魚」亦非徹底無骨。經改造鯇魚的脊骨及主骨仍在,但就少了約100條細骨,可望令鯁喉機會減低。
報道指由於鯇魚本身繁殖周期較長,於湖北需要4年才能夠繁育一代。為加速研究進度,分子育種實驗室的高澤霞教授團隊就將「F0」代鯇魚帶到較溫暖的廣東,需時2年就可以培育出「F1」代鯇魚。「F1」代鯇魚大概有17%屬「無骨」,至「F2」代已是100%無骨。
口感更鮮嫩 可望低成本提供大量優質蛋白
團隊邀請學校團隊試食無骨鯇魚,形容其口感比正常鯇魚較為鮮嫩,口感近似鱸魚。團隊指鯇魚是全世界第一大養殖魚類,同時亦是草食性魚類,相比其他淡水魚可用更低的飼料成本換取更多的優質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