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保育,不一定是經過一輪翻新,在原地開間(貴價)餐廳,或者重新裝修做展覽館博物館。失去了原本的人,何活之有? 數月前就有關注油尖旺區舊式小店的社福組織,特別製作手機 App 及遊戲,訴說老店特色歷史,只要你落區走走,打開電話,手指指自助導航,立即展開歷史遊蹤。
第 1 站 陸炳記銅器 最後的銅匠
約 80 年前銅匠陸老先生於砲台街開設陸炳記,承造銅鋼製品雜貨,因銅傳熱力與殺菌力強,兼且耐用,如有破爛修補即可,故當年甚為流行,水上人最愛找他們買銅煲,嫁女時就買銅面盆,意即「銅」諧到老;富裕者則喜歡用銅製痰罐和水煲。 由於需求量大,陸生兩位兒子小學畢業後,約 40 年代起就在店舖幫忙,直至現在,兩位已年屆七旬,還在默默耕耘。 只是時代不同了,小陸生說:「銅器全人手製作,譬如做一個廿幾吋的煮麵小鍋,連埋圍、接銲、打鑿等工序,師傅大概一工半(12 個小時)完成,單是人工也過千,你說我要賣多少錢?」大陸生補充:「自 70 年代潮流興用銻煲,我們就慢慢式微。」 後來大多銅匠店都從外取貨不再生產,現時只剩陸炳記仍造銅器,除了飯碗水煲等日常用品有存貨,其餘也是訂製。 陸炳記搬舖多次,自 67 暴動後搬至現舖位,幸而屬自置物業還得以留存,只是沒有第三代接手,有一天就是一天。
第 2 站 民光電器行 賣假的老實公司
Yeah, exactly! 2010 年 9 月,有 84 年歷史的老實公司光榮結業,但原來它只是變了樓上製作。 店主莫錦松與莫太表示,工場遷往親家的大廈單位,貨物則交由女婿經營的民光電器行寄賣。 不過起初他們並非賣刨花油起家,因當年社會經濟條件欠佳,莫生父親自製朱義盛(鍍金金飾)出售,至日戰期間增加雜貨,「直至孫泳恩選港姐後,她說用刨花油美髮,當時我們有賣刨花,吸引很多客人問,於是我們就自已造。」莫太說。 這油賣了 30 多年也長做長有,反而原來的朱義盛卻敵不過時代淘汰。 莫生說:「40 年代後經濟好轉已不流行,而且製作工序多,售價低,師傅想搵食也打真金啦,況且現在師傅都退休了,所以賣光存貨就沒有。」 其實莫生已年屆八旬,莫太也跟隨半退休,二人經常閒雲野鶴去旅行,要買貨記住預先打電話。
第 3 站 快樂印刷 留住活版印刷術
第 4 站 寶元號 九十年老字號
店主方姓一家於民國十三年(1924 年)在廣東自設工場生產金銀元寶,後因社會動盪,日戰前舉家搬到香港。 初期在旺角一唐樓單位繼續家庭式生產,約於 40 年前搬到大角咀開店做零售。 以往傳統祭祀氣氛濃厚,還不愁生意,隨着風氣改變便逐漸兼營紙紮香燭和文具,後來更接受訂製日曆,只是再沒有製作金銀了。 店主之一的方小姐說:「一張薄玉扣紙,上面塗一層漿糊,再貼上一張薄薄的錫,才完成一張『銀』,『金』就在錫紙塗上金色顏料,之後還要分開一張張晾乾,多佔地方和工夫,而且能賺多少呢?」 至於日曆、座枱及掛曆等,每年 9 月左右就開始接受訂製,現在正合時。 紮根大角咀幾十年,現時店舖由方氏三兄妹繼續經營,與街坊建立深厚感情,經常幫忙附近鄰里如找社工、看書信,在賺錢以外,還找到那久違的人情味。
第 5 站 喜臨門 僅存的中英服務社
現時窩八的位置,原來曾經有過一條聚集「中英文服務社」的雲南里。舊日市民辦理水電媒等戶口需以英語文件作實,因而衍生此行業。 「喜臨門」店主徐先生就在 70 年代開始在雲南里做學徒。「主要多看報紙和師傅寫的書信學習,我們也會幫客集件報稅。」後因市區重建,便於 1982 年搬至油麻地玉器市場至今,形成一條書信巷。只是不少東主如徐生般,開始以半退休方式打理了。 地址: 油麻地玉器市場 7 號舖(近油麻地街市斜對面天橋底) 營業時間: 10am - 5pm(周一至六) 電話: 23935193 =============== 第6站 C+ 公館 生命工場特意在油麻地闢了個地方,展出油尖旺區一些已倒閉的老店物品,又或售賣如前文採訪過的老實公司、寶元號、快樂印刷等小店的特色貨品。 地址: 油麻地上海街 394 號唐四樓 開放時間: 2pm-8pm(周五);2pm-6pm(周六) 查詢: 2789 8815 註: 團體可致電預約
活動資訊
-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