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疫情放緩,今年香港藝術節得以重返舞台,部份劇作雖改為網上播放,如改編自英國得獎劇作《鼠疫》的粵語版本,但故事恰巧貼近當下實況,實在發人深省。故事以五名在社會上身份、地位各異的人出席聽證會討論蔓延於社區的鼠疫作主軸,對於何謂真相、誰人主宰風向,各有立場及既得利益考量,對疫情的闡釋充滿二元對立與矛盾點,如何恢復常態各有看法。今時今日置身在香港沒有最荒謬、只有更荒謬的年代,此劇想探討的更值得令人直面與細思。
《鼠疫》是一面照妖鏡
改編成港版本的《鼠疫》作為今屆藝術節重頭戲,跟今天在COVID-19下的處境如出一轍,確實是大時代的寫照。故事改編自小說《La Peste》,由諾貝爾文學獎得獎法籍作家卡繆(Albert Camus)所寫,原著於1947年二戰後出版,故事背景設定在北非阿爾及利亞的法國殖民年代,某天小城鎮出現了不知名的隱形病疫,居民人心惶惶,當知識份子與政府尚在爭持這場病是否定性為瘟疫之際,疫病已於社區蔓延,封城軍管加上爭相途難,人人如臨大敵,城內眾生相顯光輝與黑暗的人性。
原著小說的鼠疫隱喻,放諸於不同年代,成為當代的一面照妖鏡。於二戰後出版的當時,卡繆的小說充滿隱喻,文學分析視之為關於納粹德國圍困著法國的寫照;2017年英國劇場導演尼爾‧巴奈特(Neil Bartlett)將《鼠疫》搬上舞台,以集體改編的創作形式改寫,正值英國脫歐討論得如火如荼之際,尼爾針對脫歐的大辯論,注入原著充滿二元對立的元素,暗示社會被前景與發展重重圍綁。沒料到,香港版本早在三年前開始籌備,遍遍撞正世紀疫症,導演兼劇本翻譯陳泰然表示:「這是不幸的巧合,因為鼠疫只是一個比喻。本身想探討是當一個社會有災難,人們會怎樣面對,有關整個社會存在的一個危機,多於真正的鼠疫。」
陳泰然,港版《鼠疫》舞台劇導演兼劇本翻譯。
憑良知與惡角力
原著小說中,以多位小人物描述疫情由最初發現但政府懞然不知,爆發蔓延時仍被官僚拖後腿,至錯過黃金時間應對市長一聲令下封城之後,幾位社會中的小人物如何自救與掙扎,現在看來或者會覺得是「神寓言」。港版劇中,由五位全女班演員上陣,陳泰然說選角是巧合,但又有何不可。
五位演員的角色分別是:張雅麗飾演醫生,黃呈欣演外來的志願者,陸嘉琪演記者,陳秄沁是公務員,溫玉茹是黑市商人。當中的角色如堅守前線的醫生寸步不讓、冒著感染風險也堅持協助民間衛生小組的志願者、本想設法途離但受醫生的無私所感動留下來幫忙的記者,但就缺少了原著小說之中神父的重要角色,換成黑市商人,趁機營商獲利,對傷亡漠不關心,自私的性比疫症還可怕。導演解釋謂:「黑市商人的角色不容易做,小說着墨不多,卻是這個戲的關鍵角色。」
用了ensemble方式,演員會演出多於一個角色。
「我沒有問過尼爾,但在他的劇本和訪問之中可見,卡繆的時代,宗教和生活的關係比今天密切,今天的英國又或香港,宗教已和我們日常生活沒有太直接的關係。相反,黑市商人和今天的生活更接近。以我們所理解,他象徵了今天基層或基層之下的人口。因為社會的漠視令他們為討生活而走上犯罪的路。他的角色代表我們一直和不同的疫症共存。」
(攝影:Man@UM)
在疫情之中,演員戴上口罩綵排也充滿張力。(攝影:Edwin Chuk)
回應時代新自由主義
英國版劇場導演尼爾為這戲添加的註腳:There is more to admire about people than to despise or despair of,疫症即使清零,但社會撕裂與人心盡失,真的能有一天會修補?疫情照妖鏡照出人類的惡,也是讓人看見美好的誕生,透過醫生、記者、公務員、志願者與黑市商人的視角,圍城十月期間他們憑著良知回應荒謬,也讓人看到希望。
劇作以一場瘟疫探討現代社會,當中涉及的資本主義與新自由主義的主題,導演說:「兩者之間,我們更多是tackle後者,因為近幾年的Young Movement、美國總統選舉都離不開這問題。其實我也沒法講得很清楚,但這幾年John Lennon那種信仰統統返晒嚟,somehow就是來自法國五、六十年代。那時是自由主義的啟蒙,我們現在面對是新自由主義。但人們追求的一直沒有變過,所以,這個劇本是值得現在去做。」
陳泰然認為這次改編《鼠疫》巧遇COVID-19,充滿挑戰同時也有正面的期待:「好處是更加雅俗共賞,因為觀眾就算不理解社會上的矛盾,但在疫症之中的對立必定會有所感受。」
《鼠疫》由五位全女班演員擔綱,呈現荒謬的現實與深刻的人性描寫。(攝影:R Workshop)
節目資料:
2021第49屆香港藝術節
網上戲劇《鼠疫》(粵語版)
粵語翻譯及導演:陳泰然
演出:張雅麗、黃呈欣、溫玉茹、陳秄沁、陸嘉琪
24小時觀賞票價:HK$80*
詳情及訂票:https://go.hkaf.org/hIxoNL
上述節目網上播放期:5月25至31日
*觀眾購票後可於24小時內隨時觀賞(所訂購日期的晚上8:00至翌日晚上8:00)。版權所限,只限香港地區播放。錄像設有中、英文字幕。
資料由香港藝術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