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委員會(消委會)接獲不少消費者反映,指部分商戶及網購平台濫收膠袋費及派發過多膠袋。職員以一般消費者身分進行實試,發現僅 3 成網店準確收取膠袋費!
政府在2022年底實施優化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優化計劃),零售商須就每個向顧客提供沒有獲豁免收費的膠袋收取不少於$1(包括網上零售交易),並取消對盛載冰鮮或冷藏食品可免費取用膠袋的豁免。
消委會職員以一般消費者身分進行69次實試,於11間網店/網購平台購買不同種類的食品。結果發現過半數網店/網購平台均有收取膠袋費或包裝費,但部分商戶在釐定收費水平時有欠清晰,包括沒有列明收費金額、範圍與準則、如何計算膠袋用量等,亦沒有在訂購過程中向顧客提供「免膠袋」或「膠袋數量」的選項。
另外,不同網店/網購平台收取的膠袋費,與提供的膠袋數量不一致,大致可歸納為4大問題:
問題一:膠袋數量超出或少於所收取的費用
實試中有10次,網店/網購平台所提供的膠袋數量,均超出實際收取的膠袋費/包裝費。亦有網店/網購平台每個膠袋收費多於$1。例如有4次透過一個外賣平台「戶戶送」訂購超市不同數量的貨品,均只獲發1個膠袋,但收取$3膠袋費。
問題二:沒有收取膠袋費卻提供膠袋或保溫袋
在5次實試當中,雖然貨品都不屬於「優化計劃」的豁免情況,但有網店/網購平台均沒有收取任何膠袋費或包裝費,卻提供了1個至3個膠袋。
問題三:收費後沒有提供膠袋
有網店/平台雖然收取了膠袋費或包裝費,卻沒有提供膠袋,部分以紙袋代替,或以紙箱盛載貨品。例如透過「Foodpanda」分別實試訂購「AEON 」、「 大昌食品 」、「 U 購 」 及 其 網上超市「Pandamart」的貨品,在14次有收取包裝費(由$1至$3)的實試中,當中只有9次提供 1 個 至 2 個 膠 袋( 部分同時使用紙袋 ),另有5次以1個至2個紙袋替代。另在「一田」的其中3次實試亦有收取$2包裝費,但只以紙箱盛載貨品,並沒有使用任何膠袋。
問題四:貨品一樣但收費及膠袋數量每次不同
訂購相同種類及數量的貨品,實試發現所收取的膠袋費或包裝費亦有不同。例如其中2次在同一超市(「百佳」)重複訂購9款相同貨品,同樣提供了3個膠袋,但第1次收取了$2膠袋費,第2次則沒有收取任何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