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損壞故障不一定要立即扔棄,HOY TV節目《一線搜查》日前一集報道,有社企開辦「家電診所」,透過維修方式令小家電「重生」,一班維修義工每天馬不停蹄為市民修理電器,3年修理2,700多件家電。為免令基層市民卻步,維修服務是自由定價,而義工最開心是見到市民取回修好且具紀念價值的電器,當中包括結婚時所買的風扇。
同場加映:
管家王|港人每日棄3300公噸廚餘 果皮價值高DIY清潔劑 有2大用途減廢兼慳錢
舊家電如有損壞,大多數市民寧願買新都不想花錢維修,有社企就開辦「家電診所」,透過維修方式,給予小家電一個「重生」機會,降低物品被掉棄的可能。其中財哥已擔任維修義工1年,街坊家中小家電,例如風扇、風筒、電飯煲、熨斗等,出現故障、無電、斷電等奇難雜症,在其妙手下通常都可以「回春」。
財哥透露自己本身是做電子維修,有一天在網上看到有機構做維修服務,深感興趣便上去跟負責人聊天,得知他們有「復修減廢」的概念,他認為這個環保意識很好、很有意義,遂參與做義工。
市民取回電器展笑顏
他形容市民取回修好的家電時都很開心,因有些電器使用多年、很有紀念價值,例如結婚時買的風扇,「佢哋笑,我哋都好開心」。他又指師傅們有時遇到維修難題,最後一起修好該件電器時,都會開心得一起拍手。
財哥表示很多時見到簇新的小型電器被扔在街上,都覺得很浪費和不環保,他鼓勵市民拿到機構給他們維修,「有時好簡單,有時係條線鬆咗或者係燒fuse,或者換一粒好簡單嘅零件,已經可以救番嗰個電器」。
3年維修2,700件家電
機構總監袁德志表示,團隊從荷蘭阿姆斯特丹發現一個「維修咖啡店」的概念,即聚集社區人士在社區研究和進行環保工作,遂引入全港第一個維修咖啡店,希望聚集不同社區人士或街坊,到機構學習和實踐復修,計劃至今已推行5年,除了「四電一腦」,基本上甚麼都維修,包括玩具、電動輪椅,協助市民處理日常常用的家電,近3年已維修了2,700多件小型家電,成功率約8成。
他形容起初較多基層市民向他們求助,現在有一半屬地區市民,另一半則是跨區市民,背景和年紀都很多元化,由18至60多歲的人都有,經濟條件亦不同,證明只要有一個平台,讓市民有家電復修的機會,其實很多區的市民都想參與。
維修家電自由定價
價錢方面,袁德志表示,由於循環經濟和復修在香港算是較新的概念,不想因為設定了特定價錢,令部分基層市民卻步,故維修小家電是自由定價。
對比起坊間其他維修服務,袁德志指機構性質上除了聚集了一班義工師傅不斷替市民維修,亦希望帶動市民多研究復修議題,例如家電為何經常損壞、壞的地方在哪裡、如何維修、市民浪費和掉棄物品的趨勢、政府政策和商界配套等。另外,機構亦很著重培訓,例如學院開辦了一些資歷架構認可的專業環保課程,協助市民就業和推動綠色就業,亦幫助個別界別推動綠色作業過程。
他稱未來會在復修上再下功夫,讓復修師傅有更多機會專業化他們的工作,有更多能力處理多些不同的電器,從中把復修站流程更專業化、流程化和系統化,並把這個模式複製到其他區域,讓更多市民接觸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