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蚊體質/原因/驅蚊劑/蚊怕水/推薦/推介】夏季出門最怕被蚊叮,最緊要做足防蚊措施。化學博士鄺士山(K Kwong)拆解人體吸蚊原因,其中3類人士更特別惹蚊,又推介含有一種成分的驅蚊劑最為有效。
同場加映:
管家王|紙餐具可唔可以回收? 5類紙/膠製品不可回收 1招在家分類慳位又環保 10679
蚊子感應距離的3個階段
K Kwong在Facebook專頁指出,蚊的感應距離可分為3個階段,雌蚊在15至50米外的範圍,也可感應到人類呼出的二氧化碳,便會循高濃度二氧化碳的方向飛。由於新陳代謝率高人士例如肥胖人士、孕婦和嬰兒呼出的二氧化碳濃度較高,故他們會較惹蚊。
當蚊飛到5至15米的範圍時,會開始用視覺去感應反差強而以特定速度移動的物體,加上蚊在這個距離開始聞到味道,皮膚上的汗有助細菌生長,而這些細菌會分解汗的成分代謝物吸引蚊,例如乳酸、氨、氨基酸、葡萄糖等,
「簡單嚟講就係你啲汗裡面嘅化合物嘅『特定雞尾酒配搭』係會特別惹蚊嘅,所以好多時A、B型血嘅人係冇O型血咁惹蚊,而有糖尿病又會更惹蚊!」
最後,在0至0.2米距離外,蚊可以紅外線和味道決定目標位置,降落皮膚上再用腳感應血管位置和「試吓啲汗味」,隨後用「6支針」分別支撐吸血位和放蚊口水,內有蚊蛋白質,令人血不易凝固、易吸些,細菌病毒亦會透過其口水傳入人體。
為何被蚊叮後會痕?
K Kwong指因為蚊口水是人體外來物,人類身體免疫系統會釋放「組織胺」對付,「組織胺」會令人感覺痕癢和皮膚紅腫,如不抓癢,傷口很快會不癢,紅腫都會消失;相反抓癢有機會令細菌入血造成發炎。
消委會測試25款驅蚊劑測試結果:
驅蚊劑一種成分最有效
K Kwong形容自己非常惹蚊,但因皮膚敏感,塗防蚊用品經常都會痕癢和出疹,只能穿戴長袖衫褲和手襪遮蓋所有皮膚,不過他稱10多年前有一次行山時使用含DEET(避蚊胺)的驅蚊劑,形容十分有效,「噴咗喺皮膚真係冇蚊咬」。
至於其他防蚊用品例如蚊貼,K Kwong認為只是「安慰劑」、沒有效用,「啲蚊係唔會釘防蚊貼,不過會釘你!」;而香茅功效則可維持約1小時,他曾使用香茅油加乙醇的防蚊劑,雖然效能一般,但未有致敏。但總括而言含有DEET的防蚊劑最有效,「DEET係最好選擇!平靚正!毒性都唔算好高」。
甚麼是DEET?
「DEET」避蚊胺為廣泛應用多年的驅蚊成分,不過安全性也一直受質疑,因使用高濃度的避蚊胺產品或接觸過量避蚊胺,尤其用於兒童身上,有機會引致皮疹、水泡和令皮膚及黏膜受刺激。因此購買高濃度避蚊胺自行調合驅蚊劑存在一定風險,一方面有機會調合比例出錯,另一方面如依照50%濃度配方調合,使用後產生皮膚炎副作用機會較大。
DEET濃度多少才安全?
衞生防護中心建議,成人和兒童所用的DEET濃度,分別不應超過35%和10%,6個月以下嬰兒不應使用,但如前往蚊傳疾病流行的國家或地區而有機會被蚊叮咬,2個月或以上兒童可使用濃度上限為30%的避蚊胺。根據消委會資料,
DEET濃度30%至35%:可有效維持6小時
DEET濃度小於10%:可有效維持1至2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