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腦退化的長者,家居設計上需多花思。一名孝順女見媽媽患上腦退化症,而其房間堆滿離物,床位被衣物和公仔佔據約三分一位置,舊傢俬更令行動線變得不方便,為了改善居住環境讓媽媽好好養病,故特意找來「歌手收納師」陳葦璇花2日時間翻新房間,當中有藏有不少貼心細節,以貼合腦退化患者日常所需。
同場加映:
管家王|3大滅蝨法比併 「神器」DE粉被評0分 高溫蒸氣最有效安全
歌手陳葦璇近來發展副業成為收納師,不時在個人YouTube頻道分享幫人執屋的過程,最近她接獲一名女觀眾求助,指69歲媽媽在疫情期間患上腦退化症,病情影響日常生活,故希望能夠改造媽媽的睡房,令她在更安全舒適的環境下養病。
衣服無分類難取 多灰塵損呼吸系統
從影片可見,婆婆的睡房大多是訂造傢俬,但這些硬裝對於患腦退化症的長者而言並不方便,雖然房間不算混亂,但裡面擺放了不少衣服和雜物,而且並無仔細分類,不方便收納和拿取,床邊亦有多隻婆婆心愛的毛公仔,已經佔據了睡床近三分之一的空間。
女屋主表示,希望房間改造後能夠方便媽媽拿取衣服,以訓練其自理能力,同時要求保留床邊的公仔,不過由於公仔有很多灰塵,對媽媽的呼吸系統構成影響,希望將它們擺放在其他位置。另一方面,她也希望房內有個角落放置媽媽的書,喚起對方昔日的回憶。
清雜物換新傢俬 書枱放舊物喚回憶
整個改造過程耗時兩日,房內的物品全部取出整理,清理了十多袋雜物,並拆除原有的訂造傢俬,重新規劃房間。房間改造後,所有傢俬都以軟裝為主,房門旁邊擺放了一個胡桃木色的書櫃,最上面兩層展示了婆婆的毛公仔,婆婆每次出入房間都可以觀賞到珍藏,而且書櫃每層都有透明膠掀板遮蓋,不再怕公仔的積塵問題。至於第三層則擺放了婆婆昔日買入的書本,當她在書枱區時,只要伸手便可取得書本。
除了公仔、書本,婆婆還有不少珍藏,包括以前去旅行購買的紀念品、裝飾品、復古座枱燈等,所以特意在書枱上方的牆身掛上一塊水松板,並且掛上旅行紀念品。由於婆婆年輕時曾經修讀法律,所以書枱上特意擺放一系列有關法律的舊書,希望加強婆婆舊有記憶。另外,枱面當眼處上也放置了一個籃,放滿婆婆的日用品,方便她日常使用。
2米闊開放式衣櫃掛衫 顯眼易取
由於房內已經沒有空間放床頭櫃,所以在書枱下方擺放一個小櫃,上面放插有充電器的拖板,至於兩個小抽屜則可以放私人物品。而睡床則換上單人油壓床,床上的雜物清空,只擺放少量公仔,下方則收納大型的物品例如大衣、被子等,床頭板有軟墊減低撞傷機會。
婆婆年輕時喜歡逛街買衣服,需要足夠的空間收納衣物,所以將原有的衣櫃棄置,換上2米長的開放式衣櫃,並且按顏色將衣物分類掛好,特意將經常穿著的風衣和褲子放在顯眼位置;陳葦璇特別提到婆婆現在已經難以處理拉鏈和鈕扣,所以屋主細心地特意幫媽媽選擇橡筋褲,方便輕易穿上。另外,由於婆婆的記憶力已經衰退,所以就連毛巾、頸巾都會掛起放在當眼處,否則會忘記使用;而膠斗櫃是唯一保留的傢俬,每層分別放置各類型的貼身衣物,並且貼上英文標籤,方便外傭執拾整理。
為腦退化長者設計家居6大原則
根據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指出, 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認知能力會逐漸衰退,影響記憶、思考、計算、語言和判斷能力,以致起居生活出現混亂情況。要減慢患者自理能力的衰退,除了安排有規律的生活及合適的活動外,改善家居環境亦有助維持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自理能力,建議設計家居時可以參考以下6個原則:
1.減少潛在風險
簡單的環境改善可減低長者在家中意外受傷的機會,例如在浴室安裝扶手、保持地面乾爽、使用合適的防滑浴缸墊以預防跌倒;利器或危險物品,如剪刀、漂白水、清潔劑等應妥善收藏,以免被誤用造成傷害。
如患者需要煮食,可使用有定時熄火功能的爐具,電子煲或電磁爐;附有自動感應功能的水龍頭可避免因長者忘記關上而導致水浸。如長者有遊走風險,可在大門安裝出門提示器提醒家人。
2.減少環境干擾
部分認知障礙症患者可能無法辨認自己在鏡中的容貌,因而產生誤會並不安。可用布簾遮蓋或移走以解決問題。
調校家中電視、收音機等的音量,避免對認知障礙症患者造成騷擾。家中光線要柔和,地板避免打蠟和使用過度的花紋。
3.適度的感觀刺激
可在家中放置容易閱讀的時鐘和日曆,增強長者對自身位置和時間日期的認知,保持患者與外界的聯繫,亦可減低患者的焦慮和精神混亂。
懷舊物件,如相片、旅遊紀念品等,可透過與患者「想當年」的活動,讓患者緬懷過去生活點滴,強化舊有記憶,提升生活趣味,並減慢退化。臨近時節可在室內放置一些節日佈置或擺設,都有助提高患者對時令的掌握。播放柔和輕鬆的音樂;擺放和協助患者種植綠色的植物亦可令長者放鬆心情,增加滿足感和減少不安。
另外,可利用容易明白的提示或圖片標示家中的廚房、洗手間、睡房等可有助患者分辨位置。在座廁板貼上對比強烈的顏色條,可以提醒男士對準馬桶小便。但需注意標示需要配合患者的認知和教育程度,過多的標示也會導致混亂。
4.保持熟悉的居住環境
保持舊有的家具擺放格局,如非必要,應避免更換家具或裝修家居。因為熟悉的居住環境及擺設能夠帶給患者安全感及舒適的感覺,亦可以刺激記憶,協助患者維持生活習慣。
將生活用品,例如衣服、鞋襪、錢包、鑰匙等放在固定的位置,不但方便患者取用,更可培養患者把物品放回原位的習慣,減少因記憶力衰退而遺失物品。生活用品按使用次序擺放,可以幫助患者獨立完成活動;例如將潔淨衣物按穿衣的先後次序,從內到外放在固定的位置,有助患者洗澡後正確地穿上潔淨衣物。
5.容易識別的設計
家中設備應簡單易用,避免太複雜或有太多按鈕和選項,以免他們使用上有困難,甚至會構成危險。例子︰電子門鎖、自動恆溫水龍頭、電子燈掣等。另外,家中的標示亦應使用較直接和基本的設計,可利用圖畫、顏色及/或形狀,以減低患者混淆的機會。如︰藍色代表冷水,紅色代表熱水;火焰符號代表易燃。
6.提供獨處及與人互動的機會
家中環境應專重長者的私隱,給與長者獨處的空間。假如長者沒有自己的房間,也可利用家具或屏風等來劃出長者自己的空間,亦應提供足夠的儲物空間給長者擺放私人物件。另一方面,家中設計亦應提供機會鼓勵長者與家人互動。例如客廳擺放適合長者的座椅,餐桌的高度合適以鼓勵長者在客廳進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