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健康︱肝癌年殺1400港人 醫生警告4種補品越食越傷 6大傷肝陋習食隔夜餸有風險

文: 程家健
2024.08.18

【肝臟/肝炎/肝病/肝癌/肝硬化/脂肪肝/酒精/保健品】飲食和作息習慣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有醫生就列出6日常大傷肝行為,例如喝酒、吃隔夜飯菜、吃生食等,可引致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肝癌,至於大家愛喝甜飲也是傷肝的元兇之一,導致患上脂肪肝的風險可高達53%;飲食不當固然損健康,但原來進食聲稱「補肝」的保健品也有機會越食越傷肝。

 

同場加映:

管家王︱循環風扇四季適用 降溫/助暖/抽濕 擺啱2個位置冬暖夏涼更慳電 

 

在台灣執業的馬來西亞籍重症專科黃軒醫生在Facebook專頁發帖,提醒大家要注意6個日常習慣會傷害肝藏,建議培養良好的作息及飲食習慣,從有保持肝臟健康,以免患上各類肝病及癌症。

6大傷肝壞行為︱1. 應酬喝酒

他形容酒精一直是肝臟的「頭號敵人」,長期大量飲酒可能導致酒精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癌,酒精已被列為一級致癌物,建議最好滴酒不沾。如果因應酬不好意思拒絕敬酒,結果喝酒導致傷肝,只會損害自己的健康。

6大傷肝壞行為︱2. 沉迷保健食品

黃軒醫生引述研究指,每10萬人中就有近23.8人因為亂服用藥物而導致肝損傷,其主要原因是長期服用大量各類保健品,當中人數比例佔26.81%。除了保健食品之外,部分經常食用的傳統中藥,當中某些成分可能導致藥物性肝損傷,例如:
  • 水飛薊(Milk Thistle):一種常見的草本植物,含有活性成分水飛薊素,具有解毒和修復肝細胞的作用,但長期大量使用可能對肝臟產生不良影響。
  • 五味子(Schisandra):傳統中藥,用於增強肝功能,雖然有研究表明其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特性,但過量使用可能對肝臟有負面影響。
  • 朝鮮薊(Artichoke):被認為有助於調節膽固醇和改善肝功能,但某些人可能對其過敏,或在大劑量使用時出現不良反應。
  • 蒲公英(Dandelion):用作排毒和保護肝臟的,雖然富含維生素和抗氧化劑,但過量使用可能對肝臟產生不良影響。

他提醒,服用保健品時要謹慎,避免濫用不明品牌或來源的產品,以免對肝臟造成負面影響。

6大傷肝壞行為︱3. 愛飲含糖飲料

黃軒醫生表示,脂肪肝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已成為全球日益嚴重的健康問題,發病原因與多種生活方式因素密切相關,飲用含糖飲料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風險因素。因為含糖飲料中含有大量果糖,攝入過量時會令肝臟無法有效處理,導致三酸甘油脂的合成增加,增加脂肪肝的風險。

他引用《Journal of Hepatology》的研究,指出每天飲用含糖飲料的人罹患NAFLD的風險比不飲用或偶爾飲用者高出31%,另一篇研究結果顯示,每周喝含糖飲料的數量越多,患脂肪肝的機率就越高,建議減少飲用此類飲品。

  • 每周喝少於1杯含糖飲料,患脂肪肝機率是14%
  • 每周喝1至6杯含糖飲料,得脂肪肝機率是26%
  • 每周喝多過7杯含糖飲料,得脂肪肝機率是53%

6大傷肝壞行為︱4. 吃隔夜飯菜

食用過夜飯菜是潛在健康風險,特別是當食物儲存不當時,容易滋生大量細菌和毒素,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沙門氏菌,會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迅速繁殖,並會產生耐熱的毒素,而這些毒素即使加熱也難以消除,食用後可能導致急性食物中毒,並對肝臟造成負擔。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等霉菌產生的毒素,常見於受潮或儲存不當的玉米和花生等食品中,具有極強的致癌性,尤其對肝臟造成損害,是導致肝細胞癌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其毒性還會加重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增加癌變風險。因此,如需進食食用過夜飯菜,最好適當儲存和處理食物,減少細菌和毒素產生風險,保護肝臟健康。

6大傷肝壞行為︱5. 吃生食

他指出,雖然生食越來越流行,例如生魚片、海鮮和各類生肉產品,但可能攜帶寄生蟲或細菌,增加肝臟感染的風險。

海鮮產品

魚、蝦、貝類等海產品是許多寄生蟲的宿主,包括肝吸蟲(Clonorchis sinensis)和異形吸蟲(Opisthorchis viverrini),可通過食用未經充分煮熟的海產品傳播,寄生蟲感染人體受會在肝臟和膽管中寄生,引發膽管炎、肝硬化,甚至膽管癌等嚴重肝臟疾病。

生肉產品

生牛肉和生豬肉可能攜帶各種致病細菌,如大腸桿菌(E. coli)、沙門氏菌(Salmonella)和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可在人體內可引發嚴重的食物中毒,並通過血液傳播,影響肝臟健康。研究顯示,這些細菌引發的感染可能導致肝膿腫、肝功能衰竭,甚至致命的敗血症,尤其是免疫功能較弱的人群例如孕婦、老人及慢性病患者,更容易因食用受細菌污染的生肉而引發肝臟感染。

因此,最好適當地選擇和處理食材的飲食,減少受寄生蟲感染風險,保護肝臟健康。

6大傷肝壞行為︱6. 捱夜/食宵夜

現代人習慣捱夜工作或玩樂,並在深夜進食宵夜,這種生活對於肝臟健康可造成不良影響。深夜人體的代謝功能相對較低,此時吃宵夜促進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發展,特別是高脂、高糖的食品對負面影響更為嚴重;此外,宵夜還會令胰島素抵抗的增加,加劇肝臟的脂肪沉積,最終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等更為嚴重的疾病。

肝臟作為主要代謝器官之一,其功能受生理時鐘的調控,然而捱夜會打亂人體的生理時鐘,對肝臟的健康更加為不利。黃軒醫生引述研究,捱夜會干擾肝臟的生理時鐘基因表現,更會改變肝臟中與糖代謝、脂肪代謝相關基因的節律性表現,導致能量代謝的紊亂,因此長期捱夜的人血糖容易波動、脂肪代謝異常,會累積對肝臟的損傷,增加罹患肝臟疾病的風險。

他強調,維護肝臟健康應由自律開始,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而不是依賴「仙奇的保肝丸」。

4大因素增加肝癌風險

本港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張世華曾指出,肝臟主要功能包括消化分解、製造和儲存功能。「消化分解」是將一些經過腸道吸收營養,或者身體不覺意接觸到毒素,肝臟會幫助消化分解營養和毒素,成為身體一些正常代謝物。而「製造功能」包括製造膽汁,幫助消化脂肪類食物;另外會製造維他命、蛋白質、凝血因子,幫助身體止血。還有「儲存」功能,身體大部分糖分儲存在肝臟内,當身體沒進食或需要糖時,會轉化成活性糖分,就會在肝臟儲存的糖分中分解出來。

多數肝病導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的情況,都會增加肝癌風險,包括乙型肝炎和其他慢性病毒感染的肝炎,例如丙型肝炎、慢性脂肪肝。如果用正常肝和肝硬化的肝比較,病人若已經有肝硬化,患肝癌的風險相對也會增加很多。

其他一些身體病患例如糖尿病、肥胖,或者病人的父母或兄弟姐妹有肝癌的家族史;還有長期服用一些傷肝的藥物,都會增加肝癌風險。另外,如果平時不為意的飲食毒素如黃曲霉毒素,同樣是患上肝癌的風險因素。

香港癌症排行第5位

肝癌症狀其實和一般肝病的分別不大,所有很難區分,例如病人通常會覺得上腹不舒服、上腹脹痛,如果腫瘤比較大,甚至會摸到上腹有硬塊;比較嚴重的病人,會開始食慾不振、消瘦、體重下降,或者有黃疸的情況,即小便偏黃、眼白和皮膚變黃色。

根據香港2021至2022年數據,肝癌平均一年新症患者大概有1700多人,是香港排行第五位最多患者的癌症,在全部癌症新症中近5%左右。一年平均有1400個病人會死於肝癌,以人口計算,平均一萬個男士有大約3個,或每一萬個女士有1個左右。

他提醒,若要預防肝癌必須要留意運動和飲食控制,例如少吃脂肪或吃低糖食物,減少脂肪肝和糖尿病情況。如果本身有糖尿病或者脂肪肝、肥胖的病人,要控制體重管理,可以改善肝臟健康。其次,不要吃已經變壞或發霉的食物,因當中存在一些毒素可以誘發急性肝炎,長期服用可以導致肝硬化或增加肝癌風險。

 

即睇更多健康資訊

更多健康資訊

用App睇片‧賺積分‧換獎賞!

認住 U Fun 標誌「」, App內睇文同睇片可隨時捕捉U Fun彩蛋, 換領現金券及禮品!

開啟 App 成為會員賺U Fun!

↓【限時搶⚡】Canuxi Feathery薄荷綠3D立體防護口罩!↓

↓ 高透氣過濾層/ 不起毛不黏笠↓

↓ 高透氣過濾層/ 不起毛不黏笠↓

↓【限時搶⚡】卡樂B粟一燒熱浪香辣味!↓

↓ 粟一燒結合熱浪,香辣惹味!↓

↓ 粟一燒結合熱浪,香辣惹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