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丨曾接觸皮膚疣患者 頸部痕癢雙手起「白粒」 網民憂受感染:覺得中硬了

文: 程家健
2024.09.08

直接接觸疣會受感染嗎?一名網民發文訴說日前曾接觸皮膚疣患者的手部,隨後頸部和手臂出現痕癢,雙手更出現「透明白粒」,令其懷疑自己受到感染。消委會和皮膚科醫生就曾解釋疣的傳播途徑,以及預防貼士。

同場加映:

一名網民上周日(1日)在網上討論區「親子王國」中發帖,表示日前不慎直接接觸皮膚疣患者的手部約1秒,隔了一段時間才去洗手,隨後持續數天頸部和手臂出現痕癢,以往沒有出現過類似情況,雙手更出現數顆「透明白粒」,身上亦出現「紅粒」,懷疑自己受到感染,「我覺得中硬了,未試過掂到,會怕。不明白為甚麼我會痕癢幾天了,所以我才那麼怕,都唔知係緊張定係真係感染」。

事主表示自己身體狀況一般,雖然手部沒有傷口,但擔心透過接觸感染皮膚疣,而且家中有老有嫩,擔心會傳染家人,遂馬上預約看醫生,「已不想了,應該係恐懼身體發出嚟,半年內睇吓會唔會出現,就知係咪今次感染!」

網民:只是心理作用

不少網民看到帖文後,指疣病毒其實很普遍,感染與否亦是視乎免疫能力,認為事主太過杞人憂天,「只是心理作用」、「真係有先算啦」、「避唔到幾多」、「會唔會太過緊張?」。

常見疣分3種

本港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曾指出,常見的疣有3種,包括尋常疣、足底疣和扁平疣。尋常疣多由HPV基因型2、4和7引起,每粒疣的範圍通常較大(直徑可達1厘米),表面像椰菜花,比較粗糙和不規則,常見於手指。尋常疣可以同時間在同一位置長出1顆或多顆,疣的下方或會因微血管栓塞而形成黑色小點,而較大的尋常疣可能會導致皮膚不適。

其中扁平疣由HPV基因型3和10引起,每粒扁平疣的範圍相對較小(直徑約1至4毫米),略微突出,圓形而平頂,呈肉色或淺啡色,常見是多顆散布在皮膚上,可形成數十甚至上百的疣群,也可只長出1顆。

由於扁平疣長於面部,容易與油脂粒混淆,但油脂主要出現在面上油脂分泌較旺盛的位置,例如俗稱T字位的前額和鼻及附近位置,而扁平疣則會長於面上任何位置,如延伸到頸部,則多數不是油脂粒。

疣傳播途徑

據消委會資料,疣主要透過接觸患者的疣或被疣沾污過的物件而感染,甚至患者自身的疣也可感染身體其他部位,所以觸摸公共物件如升降機按鈕、扶手存有中招風險。此外,運動場所如泳池、更衣室等亦是高危地方,HPV可長時間存活於此類潮濕地方的地面上,若赤腳行走,便有較大機會沾上HPV。而由於進行瑜伽、拳擊等活動,很多時也是赤腳進行,所以也要小心。

要減低患疣風險,市民應勤洗手,在泳池、更衣室等地方穿上自備的拖鞋,並盡量自備運動器材如瑜伽墊,不與人共用。運動完畢後回家好好洗澡,尤其要清洗腳板。同時亦不要與人共用貼身個人物品如化妝工具、手套等。

疣傳染性較低

雖然疣會透過接觸傳播,但市民亦毋須恐慌,疣的傳染性遠比流感或手足口病等常見傳染病為低,市民亦不會因患上疣而死亡。即使患上疣,很多時疣都會自然消失,不一定要用治療方法消除。如要接受治療,現時亦有多種不同方法治療疣,像是塗抹水楊酸、以冷凍噴霧形式將液態氮噴射在疣上的冷凍治療(cryotherapy)、電烙(electrocautery)、手術切割等,宜聽取專科醫生意見,了解所需治療費用後才作決定。

預防患疣6大貼士

想要預防患疣,陳醫生表示可注意以下6大小貼士:

1. 注意個人衛生
2. 避免在公眾場所赤足而行,出入更衣室或泳池應穿著拖鞋
3. 接觸過公共物件後,應注意清潔雙手
4. 如果身體上有傷口應貼上膠布覆蓋
5. 不要與人共用貼身個人物品,例如化妝工具和化妝品、手套、拖鞋等
6. 患者切勿讓其他人直接接觸身上的疣,以免傳染他人

即睇更多健康資訊

更多健康資訊

用App睇片‧賺積分‧換獎賞!

認住 U Fun 標誌「」, App內睇文同睇片可隨時捕捉U Fun彩蛋, 換領現金券及禮品!

開啟 App 成為會員賺U Fun!

↓【限時搶⚡】DoDoME發財有福轉運洗衣珠!↓

↓ 攞齊「發」「財」有「福」|抑菌除蟎、持香30日↓

↓ 攞齊「發」「財」有「福」|抑菌除蟎、持香30日↓

↓【限時搶⚡】Bheue天然活膚保濕護理系列!↓

↓ 天然成分、溫和有效/全方位呵護孕媽↓

↓ 天然成分、溫和有效/全方位呵護孕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