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國慶假期首兩天,香港9個陸路口岸共錄得逾152.6萬出入境人次,每天約有逾70萬人次。據立法會昨日(2日)公佈文件顯示,當局指陸路口岸整體旅客量已接近疫情前水平,故將推動皇崗口岸和沙頭角口岸重建項目,研究在明年內基本完成建設新皇崗口岸大樓,以及完成沙頭角口岸重建項目的可行性。文件亦指出新皇崗口岸重建後為純旅檢口岸,並將會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
陸路出入境人次回復疫情前逾九成
保安局昨日(2日)向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提交的「陸路口岸的運作事宜及重建工程的最新進度」文件顯示,去年2月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以來,陸路口岸整體旅客流量已恢復至接近疫情前水平。截至今年8月,陸路口岸每日平均的出入境人次約66.3萬,與疫情前2018年同期約72.1萬人次相比,已回復超過九成;較去年同期約49.5萬人次增加逾三成。今年首8個月,經陸路口岸出入境總人次約為1.6億,其中8月25日的旅客出入境高峰日,更錄得單日最高約104萬人次,高於去年的約89.5萬人次(12月23日),和2018年的約96.4萬人次(12月23日)。目前客運使用率最高的陸路口岸首三位,分別為羅湖(26%)、落馬洲支線(23%)和深圳灣口岸(14%)。
新皇崗口岸大樓料明年底完工
文件披露重建後的新皇崗口岸和沙頭角口岸,將採用「一地兩檢」安排,實施嶄新的「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以提升旅客過關效率。新皇崗口岸正進行地下室主體結構施工,料今年底完成,兩地政府正就港方口岸區的設計詳細討論,將盡快開展地上主體結構施工,目標是力爭於明年底基本完成新皇崗口岸聯檢大樓建設。文件又指出,兩地政府須就通關安排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在港方口岸區具體細節備妥後,當局會提交予立會審議,為新皇崗口岸運作提供法律基礎。
沙頭角口岸大樓「跨河建」 只作旅檢
當局指由於沙頭角口岸設施老化,為了提升通關效率和推動沙頭角一帶發展,兩地政府早前已達成共識,以「跨河建」的安排,重建沙頭角口岸,即雙方同步建設橫跨沙頭角河的旅檢大樓,以河中心為界,緊鄰佈置各自的旅檢查驗通道。重建後的沙頭角口岸將成為純旅檢口岸,取消貨檢功能,以配合落實跨境貨運「東進東出、西進西出」。當局正著手研究沙頭角口岸重建項目工程的可行性,預計於明年內完成。研究範圍包括道路基建、公共交通、用地需求、口岸範圍、土地業權、環境評估和文物保育等事項。
來源:立法會、入境處、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