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香港中西區威靈頓街、人稱「三角公廁」,是全港唯一仍在運作的地下男公廁。這座獨特的公廁於1913年落成,翻新多次後仍保留了銀色拱形設計,現在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見證了早期香港公共衛生的變遷。這不僅是歷史的縮影,也是男性社會生活的反映。如今,這座公廁吸引著市民與遊客,共同追溯過去的城市故事。
全港唯一仍運作地下公廁
位於威靈頓街與皇后大道中交界、被稱為「三角公廁」的地下男廁於1913年落成。隨著城市的變遷,這座公廁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歷經多次翻新,但依然保留了其獨特的銀色拱形設計欄杆,樓梯的設計也使光線得以充分照射進入,提供了一定的舒適度。
地下廁所源於地少人多
在香港開埠初期,多數唐樓並不設廁所,居民們依賴「倒夜香」來處理排泄物。1890年,太平山街爆發鼠疫,導致大量華人死亡,這一事件促使殖民政府認識到改善公共衛生的必要性,並開始興建公廁。根據香港古物古跡辦事處的資料,從1901年至1942年間,香港共建設了十三座公廁。為了在寸金尺土的港島上節省土地面積,許多公廁選擇以地底形式興建,其中六座位於地庫。這在當時的城市規劃中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早期的公廁完成了它們的歷史使命,最終被填平或關閉。例如位於前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後的鴨巴甸街公廁,曾為宿舍住客提供專用設施,並且是唯一設有女廁的地下公廁。該公廁如今已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
威靈頓街的威靈頓是誰?
威靈頓街(Wellington Street)是香港中西區的一條重要街道,因英國歷史上的威靈頓公爵(Duke of Wellington)而命名。這位公爵以其在滑鐵盧戰役中的卓越表現而聞名,這場戰役最終導致拿破崙的失敗,從而改變了歐洲的歷史格局。
如今,威靈頓街地下公廁仍然對公眾開放,這不僅反映了香港早期的公共衛生狀況,亦見證了當時男性人口較多及他們外出工作的社會背景,成為了城市歷史的重要一部分,讓人們能夠追溯過去的點滴與變遷。
威靈頓街男公廁
地址:中環威靈頓街與皇后大道中交界
開放時間:24小時
圖片來源:FB@香港醫學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