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實施的關稅政策引發全球股市震盪,雖然近日略有反彈,但經濟不確定性加劇,同時或會導致物價大幅上漲,加上市道不景氣,民眾更需謹慎理財。本文結合本地網民及DeepSeek建議,整理15個「極致版」的慳錢方法,從生活細節著手大大減低消費,當中包括收集醬料包、到商場借冷氣、返公司狂充電等,惹來熱議!
關稅戰15個極致慳錢方法!AI建議收集醬料包/返公司狂充電
美國對多國加徵關稅後,中國隨即宣佈反制措施,市場分析普遍認為關稅戰或將推高全球物價。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報告今年1月指出,假設了美國對主要貿易夥伴實施大規模關稅(如目前的情況),全球供應鏈效率將下降,預計短期內消費品價格可能上漲5至10%,特別是在依賴進口原材料的經濟體中;長期來看若關稅戰持續,全球通脹壓力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尤其是在能源和大宗商品領域。
另外,根據摩根士丹利估計,若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蘋果(APPLE)每年營運成本或增加約85億美元;若蘋果將成本全數轉嫁消費者,預料iPhone售價恐大幅上漲。假設物價加劇上升,民眾可以如何從日常生活慳錢?《港生活》就此向DeepSeek作出詢問,並獲得多個有趣又頗有創意的「極致版」建議,部分方法甚至能培養出環保習慣,即睇AI提供的妙招可以如何「無痛」慳錢!
▼AI建議9個極致慳錢方法▼
1. 收集醬料包
收集外賣附贈的醬料包、茶包、紙巾等,集中管理成「家庭補給站」,長期下去可省下購買調味料費用。
2. 專攻「剩食」
下載剩食App例如「Too Good To Go」,可以用1/3價格購買打烊前的麵包、超市即期品,變相可以更抵價格早餐等食品。
3. 商場涼冷氣
商場「借冷氣」,帶水壺裝滿飲水機;冬天改去24小時麥當勞「避寒辦公」,省下電費。
4.盡用洗澡水
洗澡時站在大盆子裡接廢水,用來沖馬桶;用USB小風扇取代冷氣,插在電腦或行動電源供電。
5.節日「變現術」
節日盡量不購買昂貴禮物,反改送心意代替如「手作兌換券」按摩券、洗碗券等,甚至可以發起交換「二手禮物」,既省錢又環保。
6. 免費體驗不花錢
鎖定一些提供體驗課程的店家,可以先「免費」參與感受課程,以代替日常外出娛樂。
7. 影視寄生流
輪流使用不同串流平台的「免費試用期」如Netflix、Disney+等;或者改看Youtube「電影解說」10分鐘版。
8. 人體行動充電
上班時使用公司電力充滿多個尿袋,回家供手機、電子產品或風扇使用。據日本網民分享過的「極致省電法」真實案例,他每天利用公司插座,將3個大容量行動電源(總計30,000mAh)充滿電,替家中手機、USB風扇、LED燈供電,甚至為電動刮鬍刀充電。計算後發現,一年省下的家庭用電高達 1,500日圓(約港幣80元),相當於免費用電一個月。
9. 將省錢當遊戲
採用心理戰術,把省錢當成「挑戰遊戲」,設定如「每週省500元」任務,達成後獎勵自己免費活動如爬山。
▼網民提議6個慳錢方法▼
上述部分方法或看似頗極端,惟適當調整後,在通脹時代或可變成實用的慳錢技巧,關鍵在於從生活中的每一小步突破消費慣性,從而省下不必要的支出,未來可能就是你的避險資金。此外,有網民亦曾經透過連登討論區,以「你哋見過最慳錢嘅人,有幾慳?」為題作出過討論,引來不少人留言分享見過「極致」的慳錢方法,不過都有人直言部分要厚臉皮才做到!
10.重覆著衫
網民:「識人一件衫著左十幾年」、「一個禮拜只著兩套衫褲,隔日咁著」、「我老豆一件衫著三十年」。
11.行路代替坐車
網民:「由荃灣到葵芳唔搭車行路去。」
12.免費午餐
網民:「有間餐廳搞活動一個月內身份證有咩數字可以free lunch,條友真係日日去食到啲職員都認得。」
13.避寒中心食免費飯
網民:「冬天特登去臨時避寒中心食免費茶記碟頭飯。」
14.儲coupon
網民:「儲勁多coupon,成部電話都係各大餐廳商場交通工具儲分APP。」
15.不斷退貨
網民:「有個中同最鍾意周圍搲著數,不論H &M、ZARA...總之有得Refund既店,都會著完就退,連淘寶都退。」
資料及圖片來源:IMF《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連登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