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頻繁,加上近期7月5日的預言效應,引起部份喜愛赴日旅遊的港人關注。化學博士K Kwong(鄺士山)今日(3日)在社交平台發文分享個人觀察,直言現今科技根本無法準確預測地震,但他據歷史統計,分析3大高危地震斷層區,認為2030年可能面臨最危險時刻,甚至可能觸發富士山爆發。目前正在日本度假的他淡定表示:「唔信竜樹諒,身上亦冇任何防災包」,引發網民熱議。
遊日注意!K Kwong分析日本地震風險
K Kwong強調現今科技仍無法準確預測地震,但某些自然跡象可能暗示大地震來臨,例如深海魚異常游向淺層、大氣中放射性氡氣增加,以及頻繁的小型地震。不過,地磁和地心吸力變化等現象,則可能只有對鳥類才能察覺。
他認為,與其依賴無法驗證的地震預言,不如從科學角度來參考歷史統計數據。他以日本3大高危斷層帶為例,分析未來可能發生強震的風險:
1.千島海溝:7級以上地震約400年一次
他提到,千島海溝歷史上大約每400年會發生一次7級以上大地震,對上一次發生在17世紀,而今年6月該區域地震頻率異常增加,令他決定取消原定6月前往北海道根室的行程,直言「放棄」。
2. 南海海槽:有可能引發富士山大爆發
另一高風險區域是南海海槽。他指出,歷史上約每100至150年會發生一次7級以上地震,上次發生分別在1944年及1946年,南海海槽其實是「糸魚川-靜岡構造線」的延續,同時2024年能登半島大地震最近的地體構造線,因此他表示:「個人覺得2030年先危險。而有研究顯示南海海槽大地震,有可能引發富士山大爆發。」
3. 琉球海溝:20年週期地震,近期活動劇烈
至於南海海槽往南的琉球海溝,約每20年發生一次7級以上地震,最近一次為2024年。K Kwong特別提到,近期「吐噶喇列島」已發生近千次地震,反映琉球海溝與沖繩海溝之間的板塊拉力加劇,「由於最近真係整得好犀利同好密」,他表示暫時不會前往南九州地區。
K Kwong悠閒遊日:不信預言不帶防災包
儘管分析當地的地震風險,K Kwong目前仍在日本悠閒度假,他笑稱自己「唔信竜樹諒,身上亦冇任何防災包」,引發網民熱議。有人表示:「驚就唔好去,我就一啲都唔驚」、「地震應該唔係最驚,如果海嘯係難搞啲」、「緊係襯佢未震去多幾次,震完有排都唔洗去,除非去震災」;亦有人認為寧可多做準備,以防萬一。
資料及圖片來源:Facebook@K K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