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生活節奏急促,高血壓已悄然成為都市常見的健康危機。 根據統計,近三成香港成年人深受其擾,但許多人卻因初期病徵不明顯而掉以輕心。 醫生提醒,高血壓若未及時控制,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甚至威脅生命。你,準備好應對了嗎?
高血壓:都市人的隱形殺手
在香港,高血壓問題日益嚴峻。根據衛生署的數據,每十個成年人中,就有接近三位受高血壓困擾,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 醫生指出,高血壓就像一顆隱藏的炸彈,長期下來會損害血管及重要器官,埋下致命疾病的風險,絕對不容忽視。
血壓失控的後果
血壓是指心臟將血液泵入動脈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壓力。正常成年人的血壓應維持在120/80mmHg左右。當上壓超過140或下壓超過90,便被視為高血壓。但由於初期病徵不明顯,許多患者難以察覺。長期的高血壓會導致血管硬化,增加中風、心臟病、腎衰竭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小心!併發症可能隨時來襲
高血壓若未妥善控制,後果可大可小。 醫生曾分享一個案例,一位40多歲的年輕男性因在家中突然抽搐嘔吐被送往急症室,經檢查後確診為出血性中風。雖然搶救後保住了性命,但康復之路卻非常漫長。 醫生提醒,高血壓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潛伏,定期檢查及早發現並妥善處理才是關鍵。
高血壓的成因與風險因素
高血壓的成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大多數病例屬於原發性,與遺傳、不良生活習慣有關,例如高鹽飲食、缺乏運動、吸煙飲酒、睡眠不足和壓力過大。此外,家族病史、肥胖和年齡增長也會增加患病風險。而繼發性高血壓則可能由腎病、內分泌疾病等引起。近年研究更發現,高血壓與睡眠窒息症也有密切關係。
如何控制高血壓?
醫生建議,控制高血壓應從生活習慣著手。 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充足休息、戒煙戒酒、保持心境開朗,都有助於控制血壓。若生活習慣調整效果不佳,則應及早諮詢醫生,並配合藥物治療。
高風險人士的藥物治療
對於高風險人士,單靠改善生活習慣可能難以達到理想血壓水平。醫生指出,坊間常用的降血壓藥物主要有四類,包括 ACEI/ARB、鈣通道阻滯劑、去水丸和β-阻斷劑,都能有效改善血壓問題。 醫生會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處方合適的藥物組合。 盡早控制血壓,能有效降低併發症的風險。 即使血壓恢復正常,也不應自行停藥,應諮詢醫生意見。
用藥須知
醫生提醒,降血壓藥物旨在預防心血管等嚴重疾病。 不同藥物可能帶來不同的副作用,例如腳腫、疲倦等,但通常影響輕微。 只要按醫生指示服藥,便能有效控制病情。 定期監測血壓,並與醫生保持溝通,才是應對高血壓的正確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