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人類在月球上生活,有望實現「自給自足」?內地科研團隊正積極研發相關技術,讓在月球上建房子、修路、甚至飲用水,都能夠就地取材。這意味著,長期留駐月球不再需要依賴地球的物資支援,大大降低成本。
月球生活不再是夢?就地取材或成關鍵
想像一下,未來在月球上,你不再需要從地球運送建材,就能蓋房子;也不用擔心飲用水的問題,因為月球上就有「自來水」。 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的深空探測實驗室,正致力於實現這個看似科幻的願景。科研人員透露,未來在月球上進行的活動,有望實現就地取材,為人類長期留駐月球奠定基礎。
如何蓋房子?月壤3D打印技術是關鍵
要實現月球上的建造,關鍵技術之一就是月壤3D打印系統。深空探測實驗室未來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楊洪倫介紹,這套系統可以利用聚光太陽能,將月壤高溫熔融製成月壤磚,並打印出任意形狀的月壤構件,滿足建造需求。 換言之,未來在月球上蓋房子、修路、建設備用平台,都可以利用這項技術。
應對惡劣環境:克服重重技術難關
然而,在月球上建造並非易事。月球的氣候環境極其惡劣,給科研帶來重重困難。楊洪倫表示,團隊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在月球極端環境下,實現可靠的太陽能聚光與月壤成型。為了讓設備適應月球複雜的環境,團隊經過多次技術路線的比對,最終攻克了能量捕獲傳輸到打印成型的系列難題。
飲水問題迎刃而解:月球也有「自來水」
除了建造,飲用水的供應也是一大挑戰。深空探測實驗室聯合高校開發了國內首台群針式月壤水冰熱提取系統原理樣機,實現從月壤裡原位提取水。深空探測實驗室未來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祖琳介紹,研究顯示,月球極區蘊藏著大量的水冰資源,這些水冰不僅是未來國際月球科研站裡飲用水、氧氣的來源,還可通過電解制取氫氧燃料,支撐深空探測任務的能源需求,從而降低從地球運輸物資的成本和風險。
科技創新成果:深空探測實驗室的「成績單」
這些頗具未來感的科技成果,正是深空探測實驗室落戶安徽3年來的科技創新「成績單」。深空探測實驗室系統研究院戰略室主任任筱強表示,實驗室聚焦深空技術、深空科學、深空資源和深空安全四大領域,提出深空總體技術、深空能源動力、深空智能控制等12個技術方向,實現深空探測領域科學、工程、技術融合發展。人類對宇宙的探索與追問,是深空探測活動的永恆主題,深空探測活動在刷新人類對宇宙認知、變革生產生活方式、拓展人類生存空間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當月球上建基地、修路、喝水都能就地取材,人類必將走向更遼闊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