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隱形殺手曝光:早餐常吃1物恐致癌?哈佛研究揭奪命關鍵

文: 馬熙婕
8小時前

肝癌是本港致命癌症的第三位,每年奪去不少生命。一項哈佛大學的研究指出,除了乙型肝炎病毒外,日常生活中常被忽視的一類物質才是引發肝癌的關鍵,尤其是在早餐中經常出現的食材。你的一餐,可能是健康,也可能是潛藏的危機!

肝癌:沉默的殺手

肝癌,這個沉默的殺手,是香港第三大致命癌症。每年,它奪走無數生命,令人痛心。過去,大家普遍認為乙型肝炎病毒(HBV)是肝癌的主要成因。但最新的研究,卻揭示了這個疾病背後更深層的秘密。

病毒並非唯一元兇?

台灣基因醫生發表文章指出,哈佛大學研究團隊發現,乙型肝炎病毒(HBV)背後隱藏著「共犯結構」。換句話說,單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未必會直接導致肝癌。真正引發肝癌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被忽視的致癌物質。

「二乙基亞硝胺」才是關鍵

研究發現,當接觸到化學致癌物「二乙基亞硝胺」(Diethylnitrosamine, DEN)時,免疫系統就會失控,引起發炎反應,最終導致癌細胞滋生。雖然「二乙基亞硝胺」是實驗用的強致癌物,但與其結構相似的「亞硝胺」類物質,在日常生活中卻無處不在。

哪些食物潛藏危機?

亞硝胺類物質廣泛存在於多種食物中,尤其是以下幾類:

  • 加工肉品與香腸熱狗: 如臘肉、貢丸、火腿、漢堡肉等,常添加「亞硝酸鹽」作防腐,高溫煎煮或油炸會產生亞硝胺。
  • 香煙與二手煙: 香煙燃燒會釋出多種致癌亞硝胺。
  • 燒烤焦黑處: 食物烤焦、煎炸到冒煙時,胺類與硝酸鹽類反應,也可能產生亞硝胺。
  • 添加硝石的醃菜: 保存不當或添加化學防腐,會讓細菌與胺類發酵產生亞硝胺。
  • 污染水源或地下水:工業區或農藥污染地的水源,有時也可能檢出DEN或類似物質。

如何減少亞硝胺的攝取?

雖然我們無法完全清除病毒,但可以透過調整生活習慣來降低風險。以下是一些建議:

  • 戒煙,避開二手煙。
  • 減少加工肉品攝取,選擇「無添加亞硝酸鹽」標示的食物。
  • 不吃烤焦的食物,避免重複使用油炸油。
  • 避免自行醃製含硝石的醃菜,特別是在未控制溫度和時間的情況下。

增強免疫系統,守護肝臟

除了藥物治療外,透過飲食及生活方式的調整也能增強免疫系統。以下是一些建議:

  • 多吃蔬果與抗氧化食材: 如藍莓、綠茶、薑黃。
  • 補充Omega-3脂肪酸與維他命D,讓免疫細胞更穩定。
  • 每周運動150分鐘、減少久坐,促進新陳代謝與免疫功能。
  • 每天多睡30分鐘,讓肝臟在夜間獲得充分修復。
  • 每餐少吃一條香腸、每天減少一杯含糖飲料。

肝癌的成因與徵狀

肝癌的成因眾多,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早期肝癌病徵不明顯,但隨著腫瘤增大,可能出現腹痛、疲倦、食慾不振等症狀。若出現黃疸、腹水等情況,則可能已是晚期。

《Chill賞放大假》請您去海洋公園!

↓ 立即參加,免費去夏水禮🙌↓

↓ 立即參加,免費去夏水禮🙌↓

【請您睇優先場🎞️】《電影多啦A夢:大雄之繪畫世界物語》

↓ 簡單一步,免費入場🙌↓

↓ 簡單一步,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