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面人」的挑戰:內臟反轉的手術考驗

文: 馬熙婕
2025.07.25

「鏡面人」的內臟位置與常人相反,這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疾病,但外觀上與常人無異。外科顧問醫生指出,若「鏡面人」需要接受手術,術前的詳細規劃和準備至關重要。本文深入探討「鏡面人」的獨特之處,以及在醫療上的特殊考量。

什麼是「鏡面人」?

你可能聽過「鏡面人」這個詞,但你真的了解它嗎?「鏡面人」指的是內臟位置與常人相反的人,例如心臟在右邊,膽囊在左上方。這種情況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疾病,大約一萬人中才有一人。由於外觀上與常人無異,許多「鏡面人」在進行X光等檢查前,並不知道自己與眾不同。

內臟異位:未必有症狀

醫學界認為,內臟異位是由於胚胎發育過程中的遺傳基因異常所致。外科顧問醫生楊丕祥指出,「鏡面人」可分為完全性和部分性內臟異位。完全性內臟異位的患者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內臟功能正常,生存機率也與常人無異,除非氣管或小腸等部位的絨毛功能受損。例如,肺部絨毛異常可能會增加感染肺炎的風險。

手術前的特別考量

對於「鏡面人」來說,手術前的準備至關重要。醫生需要仔細了解他們的身體結構,尤其是器官位置和血管分布。例如,一般人患盲腸炎時,右下腹會疼痛,但「鏡面人」則是左下腹痛。楊醫生強調,若「鏡面人」發現膽囊出現問題,應盡早處理,以免病情惡化增加手術難度。

手術後的恢復與護理

切除膽囊後,「鏡面人」需要接受檢查,以確認是否出現膽石掉入膽管、肝功能異常等問題。若無異常,術後不久仍感到腹痛,有可能是神經系統對手術的反應,這種情況會隨著時間慢慢恢復。楊醫生表示,割掉膽囊後,身體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初期可能會有腸胃不適,但通常在三週後即可恢復正常飲食,無需額外補充。

「鏡面人」面對的潛在風險

「鏡面人」在住院期間曾面臨感染CPE(產碳青霉烯酶腸道桿菌)的風險,這是一種對多種抗生素有耐藥性的腸道細菌。楊醫生解釋,CPE具傳染性,但在醫院很常見。然而,只要保持健康飲食和生活習慣,免疫力通常會漸漸恢復平衡,很少會引發嚴重的健康問題。

《U GO必去榜》4️⃣大TOP2️⃣0️⃣榜單出爐🎉!

立即睇👀港人熱推演唱會/活動展覽/人氣自助餐/打卡Café😍

立即睇👀港人熱推演唱會/活動展覽/人氣自助餐/打卡Café😍

《社群》請您試用全新「驅蚊大師『清爽版』」200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