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敲警鐘!骨折風險增,醫授養骨妙招

文: 馬熙婕
2025.07.30

骨質疏鬆症不容忽視!它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可能增加死亡風險。醫生指出,及早發現、積極治療是關鍵。本文將帶你了解骨質疏鬆症的成因、高危族群,以及如何透過自我檢測及早發現。同時,醫生也分享了提升骨密度、強化骨骼的秘訣,讓你趁年輕就開始儲備骨本!

骨質疏鬆症:潛藏的健康殺手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性的骨骼慢性疾病,它會導致骨骼脆弱,容易發生骨折。這種疾病不僅會造成疼痛,影響生活品質,增加醫療開支,甚至可能導致失能,提高死亡風險。醫生提醒,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至關重要。

真實案例:一次碰撞引發的警訊

一位五十多歲的女士,在一次輕微的碰撞中跌倒,結果導致髖部骨折。醫生表示,這位女士事後十分懊惱,認為骨折是運氣不好。然而,經過檢查後,才發現她患有骨質疏鬆症。這個案例提醒我們,骨質疏鬆症可能悄無聲息地潛伏在我們體內,一旦發生骨折,後果可能不堪設想。早期的診斷和治療可以有效避免骨折的發生。

骨折後的隱憂:死亡風險增加

骨質疏鬆性骨折會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更重要的是,它還會增加死亡風險。研究表明,髖關節骨折患者一年的死亡率約為20%。如果再次發生髖關節骨折,死亡率更會進一步升高。這警示我們,骨質疏鬆症絕非小事,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高危族群:你也是其中之一嗎?

骨質疏鬆症在台灣的盛行率相當高。醫生指出,50歲以上的女性約有38.3%患有此病,男性也有23.9%。在骨科患者中,約有三分之一的骨折與骨質疏鬆症有關。了解自己的風險因素,有助於及早採取預防措施。

骨質疏鬆症的常見迷思

過去,許多人認為骨折是跌倒、年齡增長或運氣不佳造成的,並未意識到骨質疏鬆症是主要原因。此外,即使知道自己患有骨質疏鬆症,也可能誤以為無法治療。醫生強調,骨質疏鬆症是一種疾病,是可以透過治療改善的。通過持續的宣導,希望大家能正確認識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

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素包括高齡、女性、家族病史、體重過輕、缺乏運動、吸煙、飲酒、長期使用類固醇、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不足等。如果你符合上述任何一項,就要特別留意。醫生提醒大家注意駝背、身高變矮、腰痠背痛等警訊。

自我檢測:及早發現骨骼問題

你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方法在家自我檢測。例如,站直貼牆檢查背部的貼合度,如果頭部與牆壁的距離超過3公分,可能表示有駝背。此外,肋骨下緣與骨盆之間的寬度,如果小於2公分,也可能表示有問題。發現相關警訊時,請盡快就醫檢查。

專業檢查:診斷骨質疏鬆症

目前,常用的骨質密度檢查方法有超音波骨密儀(QUS)和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醫生建議,DXA是診斷骨質疏鬆症的標準檢查。DXA檢查的結果會以T值呈現,T值與健康成年人的骨質密度進行比較。T值可以幫助醫生判斷你的骨骼健康狀況。

極高骨折風險:需要積極治療

根據最新的指引,如果符合以下情況之一,應被視為極高骨折風險患者:骨密度T值非常低(低於-3.0)、近期發生骨鬆性骨折、接受骨質疏鬆藥物治療仍發生骨折、有多處部位骨鬆性骨折、服用對骨骼損傷藥物發生骨折、跌倒風險高,或有傷害性跌倒病史的患者、FRAX骨折風險超高的患者。對於這些患者,醫生建議積極治療。

治療策略:先增加骨密度,再減少骨質流失

對於骨密度極低的患者,醫生建議可以考慮「先增加骨密度,鞏固骨骼」的治療策略。首先,可以使用促進骨質生成的藥物來提升骨質密度,降低骨折風險。然後,再使用減少骨質流失的藥物,發揮長期的保護效果。

日常保養:從飲食和運動開始

除了藥物治療,日常保養也至關重要。飲食方面,請補充足夠的鈣質和維生素D,以促進骨骼健康。醫生建議,每日鈣質攝取量應達1200毫克,維生素D攝取量應達800IU。無論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要攝取充足的營養。此外,適量運動對骨骼健康非常有幫助。戒菸、戒酒也有助於減少骨質流失。

↓【限時搶⚡】卡樂B JagaRico脆條套裝↓

↓新鮮薯仔原味|鮮甜紫菜味↓

↓新鮮薯仔原味|鮮甜紫菜味↓

↓【限時搶⚡】送您Sweety Eyes by cl mall日本PIA日拋彩妝隱形眼鏡↓

↓甜美可愛系、自然亮眼系、明星款|獨家9折優惠↓

↓甜美可愛系、自然亮眼系、明星款|獨家9折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