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本港發現懷疑首宗輸入個案 12歲男童潛伏期曾赴佛山

文: 呂柔仁
4小時前

基孔肯雅熱|廣東近日爆發基孔肯雅熱病毒,本港初步發現首宗輸入基孔肯雅熱個案,該名男童曾在潛伏期赴佛山。

據了解,懷疑個案涉及一名12歲男孩,潛伏期時曾在佛山。在男童回港後即出現發燒、皮疹和手指關節痛,在聯合醫院留醫。之後經核酸檢測對基孔肯雅熱呈陽性,目前因輕微症狀轉入瑪嘉烈醫院。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本月31日於港台節目表示,現時暑假,不少港人喜歡到廣東省旅遊,相信本港出現輸入個案的風險相當高。不過他相信基孔肯雅熱成為本地「風土病」的機會極低,主要因為本港有良好監測系統。他指出如有懷疑個案,或會先安排入院隔離。 

歐家榮又提醒市民,如從受蚊傳染疾病影響地區回港,應在14日內持續使用昆蟲驅避劑,並密切監察自身健康狀況,留意發燒、關節痛或皮疹等症狀。若感到不適,應盡快求醫。

圖片:TVB、衛生防護中心


甚麼是基孔肯雅熱?

基孔肯雅熱是一種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致的急性傳染病,其典型病徵包括發燒、嚴重關節疼痛及皮疹。此病名稱源於非洲土語,意指「彎脊之痛」,形象化地描述了患者因關節劇痛而彎腰蜷縮的姿態。這種病毒主要透過受感染的伊蚊(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叮咬傳播,目前並無證據顯示病毒能直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基孔肯雅熱病徵▼

 

衛生防護中心提醒出外旅遊須知:

  1. 採取預防措施以避免受到叮咬。如兒童前往蚊傳疾病流行的國家或地區而有機會被蚊叮咬,兩個月或以上的兒童可使用濃度上限為30%的避蚊胺。
  2. 如果打算前往相關疾病流行的地區或國家,應在出發前六星期或更早諮詢醫生,並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避免受到叮咬。
  3. 如到流行地區的郊外旅行,應帶備便攜式蚊帳,並在蚊帳上使用氯菊酯(一種殺蟲劑)。切勿將氯菊酯塗在皮膚上。如感到不適,應盡早求醫。
  4. 科學研究顯示即使沒有病徵或尚未出現病徵的感染者被蚊叮咬,也有機會把病毒傳給蚊子,繼而造成進一步傳播。因此,旅遊人士從受影響地區回來後14天内須繼續使用昆蟲驅避劑作為防蚊措施。若感到身體不適如發燒,應盡快求醫,並將行程細節告知醫生。




↓【請您玩💌】LOST全新LEGO® NINJAGO®密室逃脫🏃!

↓重演《旋風忍者 龍之崛起》場景🥷🏻雙人門票玩咩密室都得😎↓

↓重演《旋風忍者 龍之崛起》場景🥷🏻雙人門票玩咩密室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