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新分期法:精準個人化治療帶來新希望

文: 馬熙婕
5小時前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迎來革新! 醫生指出, 新的分期方法融入了分子醫學和病理研究成果, 讓治療方案更個人化, 提升了治療效果。即使不幸復發, 也不必灰心, 因為新的治療方法帶來了更多希望。

子宮內膜癌:女性健康的隱憂

子宮內膜癌,又稱子宮體癌,是香港女性常見的癌症之一。近年來,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持續上升,引起了醫學界的關注。 醫生指出,這種癌症的早期發現和精準治療至關重要。

風險因素:女性荷爾蒙的影響

子宮內膜癌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其中最主要的是長期受到女性荷爾蒙的影響。 醫生表示,較早來經或較遲收經的女性,一生中接觸女性荷爾蒙的時間較長,患上子宮內膜癌的風險相對較高。此外,肥胖、長期服用荷爾蒙藥物以及有子宮內膜癌家族史的女性,也屬於高風險群體。

早期症狀與診斷:留意異常出血

子宮內膜癌的早期症狀可能不明顯,但最常見的症狀是收經後出血。 醫生提醒,若出現異常出血,應及時就醫檢查。 診斷過程中,醫生會進行婦科檢查,並通過超聲波檢測子宮內膜厚度,必要時會進行組織活檢以確定診斷。

治療方案革新:個人化治療時代

2023年底,子宮內膜癌的治療迎來了新的里程碑。 醫生介紹,新的分期方法(FIGO 2023)融入了分子醫學和病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可以更準確地評估疾病的期數和預後,從而制定更個人化的治療方案。 這意味著,即使是同一個期數的患者,也會根據其腫瘤的分子類型,接受不同的治療方案。

分子分型:解碼癌細胞的秘密

新的分期方法將子宮內膜癌分為四個不同的分子類型:POLE超突變型、微衛星不穩定型或錯配修復缺陷型(MSI-H或MMRd)、低拷貝型或無特異性分子譜型(CNL或NSMP)和高拷貝型或p53異常型(CNH或p53abn)。 醫生解釋,不同分子類型的預後差異很大,例如POLE超突變型的預後最好,而p53異常型的預後相對較差。 這種分類方法可以幫助醫生更精準地制定治療方案。

治療方案:手術、放療、化療與免疫治療

根據新的分期結果, 醫生會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對於早期(第一或第二期)患者,手術切除子宮是主要的治療手段,術後可能輔以放療。 對於晚期(第三、四期)或復發患者,化療、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都是重要的治療選擇。 醫生特別提到,對於錯配修復缺陷型(MMRd)的患者,免疫治療的療效顯著,大大提高了生存率。

治療副作用:應對與管理

治療過程中,患者可能會面臨一些副作用。 化療的常見副作用包括脫髮、噁心嘔吐等,但近年來已有較好的止吐藥物,可以有效緩解。 醫生指出,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的副作用相對較輕。 重要的是,要及時與醫生溝通,積極應對和管理副作用。

早期發現的重要性:提高存活率

值得慶幸的是,大部分子宮內膜癌在早期(第一或第二期)被發現,如果沒有其他風險因素,5年存活率可達九成或以上。即使不幸復發,也不必灰心。 醫生分享了一個復發病例,患者在接受新的免疫治療後,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病情至今仍穩定。

結語:希望與未來

新的分期方法和治療方法的出現,為子宮內膜癌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醫生強調,即使是晚期或復發的患者,也有機會通過新的治療方案獲得更好的療效。 重要的是,要及時就醫,積極配合治療,並保持樂觀的心態。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正在走向更加精準、個體化的方向,未來充滿希望。

《U GO必去榜》4️⃣大TOP2️⃣0️⃣榜單出爐🎉!

立即睇👀港人熱推演唱會/活動展覽/人氣自助餐/打卡Café😍

立即睇👀港人熱推演唱會/活動展覽/人氣自助餐/打卡Café😍

↓【限時搶⚡】卡樂B JagaRico脆條套裝↓

↓新鮮薯仔原味|鮮甜紫菜味↓

↓新鮮薯仔原味|鮮甜紫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