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感染基孔肯雅熱案例引發關注,臉部變黑、發燒、抽搐等症狀需警惕。本文探討基孔肯雅熱的成因、症狀、預防方法,以及對新生兒的潛在風險。
什麼是基孔肯雅熱?
基孔肯雅熱,又稱屈公病,是一種由基孔肯雅熱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感染。這種病毒主要透過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叮咬傳播。雖然這種疾病不會人傳人,但蚊子一旦攜帶病毒,就可能在叮咬後傳染給任何人,包括新生兒。
新生兒感染的風險與症狀
雖然基孔肯雅熱多發生在成人身上,但新生兒也有可能被蚊子叮咬而感染,而且症狀往往更為嚴重。嬰兒感染基孔肯雅熱的症狀包括:發燒、臉部皮膚變黑、不愛吃奶及哭鬧。其他可能的症狀還包括:皮膚出疹、抽搐或癲癇、活動力差,嚴重時甚至可能出現腦部感染或多重器官衰竭。
如何預防新生兒感染基孔肯雅熱?
為了保護你的寶寶,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預防措施:
- 避免蚊子叮咬: 這是最關鍵的預防方法。在蚊子活躍的季節,盡量減少寶寶暴露在戶外的時間,並使用蚊帳或防蚊網。
- 清除積水: 蚊子在積水中繁殖,因此要定期檢查並清除家中的積水,例如花盆底下的水盤、廢棄的容器等。
- 注意媽媽的健康: 孕婦若感染基孔肯雅熱,也有可能在分娩過程中傳染給寶寶。因此,孕婦應特別注意防蚊,並及時就醫。
基孔肯雅熱的治療與應對
目前,基孔肯雅熱沒有特效藥物,主要採用支持性療法,包括退燒、止痛和補充水分。大多數患者會自行痊癒,但嬰幼兒由於免疫力較弱,需要密切觀察並及時治療。若發現寶寶出現發燒、臉部變黑、抽搐等異常症狀,應立即就醫。
疫情警示與注意事項
根據官方數據,某些地區的基孔肯雅熱感染病例較高,例如廣東省。如果你計劃前往疫情高發地區,請務必提高警覺,並做好防蚊措施。同時,家長們也應時刻關注寶寶的健康狀況,對任何異常變化都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