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世衛)近日發佈了關於基孔肯雅熱的健康資訊,解答了公眾對此疾病的疑問。文章重點講解了基孔肯雅熱的病徵、高危人群、治療方法、以及預防措施。最重要的是,世衛指出,感染過基孔肯雅熱的人,再次感染的機會較低。
什麼是基孔肯雅熱?
基孔肯雅熱是一種經由蚊子叮咬傳播的病毒性疾病,主要由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傳播。感染者會出現發燒、關節痛、肌肉疼痛、頭痛、皮疹等症狀。大多數患者在一週後可康復,但關節痛有時會持續較長時間。
哪些人是高危一族?
雖然基孔肯雅熱可影響任何年齡層的人,但長者、嬰幼兒、孕婦以及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疾病的人士,更容易出現嚴重病徵,或康復時間較長。因此,這些人群需要特別留意。
基孔肯雅熱有藥醫嗎?
現時,並沒有針對基孔肯雅熱的特效藥物。治療主要集中於緩解病徵,例如服用對乙酰氨基酚來治療發燒和關節痛,並需多喝水及休息。在未排除患上登革熱前,應避免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類固醇消炎藥,以免增加出血風險。如果症狀持續數天或惡化,應及時求醫。
基孔肯雅熱會重複感染嗎?
根據現有的科學證據,感染過基孔肯雅熱的人,再次感染的機會較低。雖然部分患者在患病後會出現慢性關節疼痛,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會重複感染基孔肯雅熱。
如何診斷基孔肯雅熱?
由於基孔肯雅熱的病徵與登革熱或寨卡病毒病等其他疾病相似,單憑病徵難以準確診斷。確診需要透過實驗室檢測。在發病初期,可以通過血液樣本檢測出基孔肯雅病毒。發病一週後,則可以透過抗體來檢測。
如何預防基孔肯雅熱?
傳播基孔肯雅熱的蚊子在日間最為活躍,預防或減少傳播的最佳方法是蚊蟲控制及個人保護。身處或前往基孔肯雅熱傳播地區的人士,應穿著長袖衣褲,減少蚊子叮咬皮膚的機會;在暴露的皮膚或衣物上塗抹驅蚊劑;睡覺時使用蚊帳;以及使用紗窗和門來防止蚊子進入家中。
此外,為減少蚊子繁殖,應該蓋緊、清空並清潔盛水的容器,定期妥善處理垃圾,避免積水。疫情期間,衛生部門亦可採取額外措施,例如在受影響區域噴灑殺蟲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