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憂鬱症或增失智風險?專家解構兩者關聯

文: 馬熙婕
8小時前

踏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成為不容忽視的健康議題。研究指出,中年時期的心理健康狀況,可能是影響晚年認知功能的重要因素。到底中年憂鬱症與晚年失智症之間有什麼關聯?專家為你解構。

中年憂鬱症與晚年失智症的關聯

隨著香港人口老化,失智症的影響日益顯著。有研究顯示,中年時期的精神健康,可能與晚年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息息相關。一項研究指出,憂鬱症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更被列為可調控的失智症風險因子之一。那麼,兩者之間究竟有什麼關聯呢?

精神健康專家分享觀察

有神經學專家分享,他曾觀察到不少案例,患者在中年時期經歷嚴重的精神健康問題,到70、80歲時出現失智症狀。專家推測,這些患者可能因為感到羞恥,隱瞞過去的病史,但透過配偶的描述,可以發現他們在30至40歲時曾有長達數年的重度憂鬱,卻被誤以為是精神崩潰或神經衰弱。由此可見,兩者之間或存在一定的關聯。

重度憂鬱症的三大潛在影響

研究指出,長期遭受精神困擾的人,晚年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較高。重度憂鬱症患者可能難以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如規律運動、充足睡眠和適當的人際交流,而這些都有益於大腦健康。此外,長期憂鬱可能導致神經發炎反應升高,損害腦細胞。憂鬱症患者的皮質醇(壓力賀爾蒙)長期處於高濃度狀態,亦可能導致海馬迴萎縮。

長者情緒突變或是警訊

對於65歲以上、過去沒有精神健康問題的長者,若突然出現憂鬱、焦慮症狀,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警訊。專家指出,晚年憂鬱或焦慮原因眾多,有時可能與早期失智症的大腦變化有關。當大腦開始出現功能衰退,情緒變化就是其中一種表現。

及早介入或可降低風險

專家認為,及早啟動心理健康治療,或許是降低失智症風險的新方向。隨著越來越多可能的風險因子被發現,我們就有機會及早介入,並降低罹病風險。研究人員正積極開發更好的檢測方法,以區分患者的症狀屬於單純的晚年憂鬱或焦慮症,還是可能有潛在的腦部損傷。

↓【免費送】美食博覽2025電子套票!↓

↓ 同一門票玩盡四大展覽✨唔同著數等您拎🛍️ ↓

↓ 同一門票玩盡四大展覽✨唔同著數等您拎🛍️ ↓

【開學有禮】送您MoonRock護脊書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