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糖致癌?壞處比想像多?營養師提醒4類人慎吃 解答5大代糖迷思(2025必看)

文: 馬熙婕
9小時前

自從202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常見代糖「阿斯巴甜」列為可能致癌物後,社會對代糖致癌的疑慮達到高峰。想減少糖分攝取,代糖似乎是個好選擇,但另一方面又擔心代糖有潛在壞處?長期食用代糖,對身體有什麼壞處?營養師提醒,並非人人適合代糖。長期食用代糖,更可能改變腸道菌相,影響健康。你是否適合攝取代糖?如果想健康戒糖,除了依賴代糖,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讓營養師告訴你。

代糖是什麼?

為了減少糖分攝取,不少人選擇代糖,但你真的了解代糖嗎?營養師指出,阿斯巴甜是一種常見的人工甜味劑,由兩種胺基酸組成,甜度是蔗糖的200倍,熱量卻極低。它被廣泛應用於各種食品中,包括低熱量飲品、無糖糖果、部分醃製食品和藥物。

代糖致癌?WHO報告點樣睇?

關於代糖最大的疑慮,無疑是「致癌風險」。世界衛生組織(WHO)旗下兩個不同機構在2023年發表有關代糖的報告。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 將阿斯巴甜列為「2B級別可能致癌物」。聽起來很嚇人,但其實「2B級別可能致癌物」分類代表「對人類致癌的證據有限,而動物實驗證據亦不充分」。同屬此級別的還有蘆薈萃取物、亞洲式醃製蔬菜(如泡菜)等,即表示它是一個風險警示,提醒科學界需要作更多研究。

另一方面,負責評估食品添加劑安全性的聯合國糧農組織/世衛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則重申,在現行建議的每日允許攝入量 內食用阿斯巴甜是安全的。以一位70公斤的成年人為例,每日的安全攝取上限約為2800毫克,即相當於每日要飲用9至14罐以上含有阿斯巴甜的零糖汽水,才會超出這個上限。綜合目前權威資料,一般市民在正常飲食範圍內接觸到的代糖份量,致癌風險極低,無需過度恐慌。

代糖壞處與副作用?

撇開代糖致癌的疑慮,長期或過量食用代糖,確實可能為身體帶來其他方面的負擔。

1. 代糖刺激食慾,或反令你更想吃甜?

你以為用了代糖就能抑制對甜食的渴望?研究指出,當你嚐到甜味時,大腦會預期有相應的卡路里和能量湧入,但代糖的熱量極低,這種「預期落差」可能會讓大腦感到困惑,反而發出更強的信號去尋找真正的糖分,導致你更想吃東西,或對甜味的敏感度下降,越吃越甜,不利體重控制。

2. 改變腸道菌叢生態,影響代謝

我們的腸道內有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它們的平衡直接影響消化、免疫力甚至情緒。部份研究發現,某些人工甜味劑(如糖精、三氯蔗糖)可能會改變腸道好菌和壞菌的比例,導致菌叢生態失衡。長期而言,這種失衡可能與代謝變慢、血糖調節能力下降等問題有關。

3. 部份人士可能引發腸胃不適

代糖,特別是糖醇類甜味劑(如木糖醇、山梨糖醇),它們難以被小腸完全吸收。當它們進入大腸後,會被細菌發酵,產生氣體,容易引發腹脹、腹氣、甚至腹瀉等腸胃不適症狀。如果你本身腸胃比較敏感,就要特別留意。

香港常見食物陷阱:代糖藏在哪裡?

代糖其實藏在你我生活中許多常見的食物中。像是碳酸飲料、運動飲料等低熱量或無糖飲品,還有無糖糖果、口香糖、朱古力,甚至部分醃製食品與調味品,以及兒童糖漿藥水,都可能含有代糖。

  • 飲品類:市面上大部分標榜「零糖」、「無糖」、「低糖」或「Zero」、「Light」的汽水、能量飲品、果味茶(如無糖維他檸檬茶)、運動飲品等。

  • 零食及糖果類:無糖香口膠、喉糖、啫喱(果凍)、部份聲稱「健康」或適合健身人士的蛋白棒(Protein Bar)。

  • 醬料及乳製品:為了降低卡路里,一些沙律醬、番茄醬、果醬,以及市面上許多零脂肪風味乳酪(Yogurt),都會使用代糖來提供甜味。

  • 藥物與保健品:兒童藥用糖漿、維他命C水溶片或咀嚼片等,為了讓味道更易入口,通常會添加代糖。

哪些人不適合食代糖?4類高風險人士

雖然代糖對大多數人是安全的,但以下幾類人士在使用前應格外謹慎,或諮詢醫生及註冊營養師的專業意見:

  1. 苯丙酮尿症(PKU)患者:這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患者身體無法代謝阿斯巴甜中的「苯丙胺酸」,必須完全避免。

  2.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雖然目前沒有強烈證據顯示代糖對胎兒或嬰兒有害,但基於安全至上的「預防原則」,相關研究仍不夠充分,故建議在此期間盡量避免或減少攝取。

  3. 糖尿病患者:代糖雖不直接影響血糖,可作為糖的替代品,但絕不代表可以無限量食用。如何配合整體飲食計劃,必須嚴格遵從醫生或營養師的個人化指引。

  4. 腸道敏感或有腸易激綜合症(IBS)人士:如前文所述,特別是糖醇類代糖容易引發腸胃問題,這類人士應盡量避免,以免加劇症狀。

如何逐步戒糖?

賴代糖來滿足口腹之慾,終究是治標不治本。要真正擁有健康,關鍵在於調整飲食習慣,從根源上擺脫對「甜味」的依賴。以下是一些更長遠、更有效的方法:

  • 漸進式減糖:從生活細節開始,例如在香港的茶餐廳叫凍飲時,先由「正常甜」改為「少甜」,再慢慢過渡到「走甜」。
  • 選擇天然甜味來源:多利用食材本身的味道,例如用粟米、南瓜、番薯來煲湯,或在乳酪中加入新鮮水果(如香蕉、士多啤梨)來代替糖漿。
  • 閱讀營養標籤:學會看懂成分表,識別各種「隱形糖」(如高果糖玉米糖漿)和不同種類的甜味劑名稱。
  • 保持水份充足:有時候身體缺水會發出類似肚餓或想吃甜食的假信號。感到「口淡淡」想吃東西時,不妨先喝一杯水!

世界衛生組織將阿斯巴甜列為「2B級別可能致癌物」,但此級別代表人類致癌證據有限,動物實驗證據亦不充分,致癌風險極低。

苯丙酮尿症患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糖尿病患者以及腸道敏感人士應謹慎食用代糖,最好諮詢醫生或營養師意見。

【免費送飛】請您去全港首個國際熱氣球節!

↓ 登記送您黃昏門票2張 (價值$1,760)! ↓

↓ 登記送您黃昏門票2張 (價值$1,760)! ↓

【招募毛孩】請您食 Whiskers N Paws「寵物零食套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