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坐Office 8個鐘,條頸又硬又痛,甚至引發頭痛?下班後健身,肌肉酸痛數日未退?這也是小編的煩惱…按摩槍只放鬆了表層,隔天又再疼痛;貼上鎮痛貼,貼後滿身藥味,卻治標不治本。這次為大家實測拔罐效果,療程後可立即查看「罐印顏色」,原來不同拔罐顏色(如紫色、紅色)反映身體情況!拔罐顏色愈深代表愈有效?不同拔罐位置及手法有什麼分別?拔罐有什麼好處?拔罐又有沒有禁忌呢?即看本文了解拔罐顏色瘀血意思,以及拔罐原理、拔罐好處及原理等資訊。
拔罐 vs 按摩槍 vs 鎮痛貼 邊個先係「肩頸痛救星」?
市面上舒緩酸痛的方法眾多,究竟如何選擇才最明智?我們為讀者們整理「深層酸痛舒緩工具」功效、價格、持久度比較表,一目了然!
獨家整理!「深層酸痛」舒緩工具功效、價格、持久度比較
比較項目 | 拔罐 (中醫療程) | 按摩槍 (個人使用) | 鎮痛貼 (藥房購買) |
舒緩深度 | ✅深層經絡及筋膜 (治本) | 表層肌肉 (放鬆) | 藥力鎮痛 (治標) |
即時效果 | 中 (拔罐後有痠脹感) | ✅高 (即時放鬆) | 中 (需時滲透) |
持久度 | ✅高 (可維持數日) | 低 (數小時後易回復原狀) | 中 (撕下即止) |
估算成本 | $300 - $500 / 次 | $800 - $2000 / 部 (可重用) | ✅~$50 / 盒 |
編輯點評 | 治本首選! 適合慢性勞損 | 方便快捷! 適合運動後即時放鬆 | 應急專用! 適合突發性扭傷 |
拔罐原理:為何拔罐能緩解「深層勞損」?
拔罐的最大優勢在於「持久」和「治本」。按摩槍利用「物理振動」去「放鬆」表層肌肉;但拔罐原理是利用「負壓」(即吸力),將深層經絡裡的「瘀血」、「濕氣」與「代謝廢物」,從底層牽引至皮膚表層。這個「由內到外」的過程,才能真正疏通「積勞已久」的氣血瘀塞,效果自然更為深層和持久。
(要再深入了解拔罐,可以看這一段,想直接看拔罐顏色全圖鑑可以跳過~)
拔罐是中醫學中一種被廣泛應用的療法,最早記載在戰國時代著作《五十二病方》中,古時拔罐是主要用來治療外傷,現時則以調理身體為主。拔罐原理是利用負壓吸啜皮膚,負壓可以暫時增加拔罐區域的血流量,帶走代謝廢物,從而促進血液循環及排毒,舒緩肌肉緊張,幫助身體恢復健康和治療疾病。
拔罐時一般會透過在罐子內點燃火或真空抽氣,使罐子內的空氣變熱,然後迅速放置在皮膚表面,使罐子內的空氣冷卻,形成負壓,並在5-10分鐘後拔除身上的罐,最後因吸力和刺激導致皮膚留下瘀血及圓形罐印。坊間使用的拔罐款式各異,有傳統的玻璃火罐、真空吸罐及橡膠「易罐」等。
拔罐功效
中醫理論認為拔罐可驅除濕氣和風寒邪氣,形成負壓後可促進血液循環及排毒,舒緩肌肉緊張,從而幫助身體恢復健康和治療疾病,對於初期感冒也有一定療效。現代研究更發現,拔罐引發的毛細血管破裂,會在瘀血代謝過程中分泌「血基質氧化酶-1」,進一步抑制局部炎症,增加血液循環,有持久止痛消炎的功效。
*記住要在註冊中醫師的診所進行拔罐療程,以確保安全和有效性。
拔罐功效/好處 1.疏通經絡氣血
選擇合適的拔罐穴位可以幫助疏通氣血,通過在皮膚表面形成負壓,促進血液循環、舒緩肌肉緊張、改善氣血流動,進而達到疏通經絡氣血的效果。
拔罐功效/好處2.排毒
拔罐過程中會使局部皮膚溫度升高,促使汗腺排泄,有助於排除體內毒素。此外,拔罐形成的負壓,可以刺激淋巴系統,促進淋巴液流動,有助於排除體內的廢物和毒素,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和免疫系統功能。
拔罐功效/好處3.袪風濕
拔罐可以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方法來幫助緩解風濕症狀,通過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放鬆緊張的肌肉及疏通經絡,增加血液流動到受影響的部位及平衡身體的氣血循環,減輕風濕引起的肌肉痛楚和僵硬感、局部炎症和腫脹等改善風濕症狀。
拔罐功效/好處4.舒緩肌肉緊張
拔罐可以作為一種自然療法來幫助舒緩肌肉酸痛,通過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血液流動到受影響的肌肉部位,減輕肌肉緊張和僵硬感,有助於排除代謝廢物和減輕肌肉酸痛感。
你屬於哪一類痛症?中醫教你選「留罐」或「走罐」最有效
剛才說到,拔罐並非只有一種方式,針對不同類型的肌肉酸痛,中醫師會採用不同的手法。要達至最佳治療效果,要學懂分辨自己屬於哪一類痛症,再選擇最合適的拔罐手法:
情況一:「久坐上班族」(肩頸僵硬)✅推薦「留罐」(靜止式)
這亦是最常見的拔罐手法。如果你和大部分香港的上班族一樣,每天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工作,導致勞損集中在「肩井穴」(即肩頸交接處)等特定痛點,感覺「硬過石頭」,就最適合採用「留罐」。
💡手法:醫師會將罐子準確吸附在最僵硬的穴位上,靜置5至15分鐘。「留罐」的好處是能「集中火力」,針對單點進行強力、深層的負壓牽引,有助鬆解積勞已久的深層筋膜結節。
情況二:「運動後乳酸堆積」(全身肌肉酸痛)✅推薦「走罐」(滑動式)
如果你是「運動愛好者」,在健身、跑步或進行高強度運動後,感到的是大範圍的肌肉酸痛(例如整個背部、大腿或小腿),而非單點僵硬,那「走罐」會更為有效。
💡手法:進行「走罐」前,醫師會先在治療部位(如背部)塗上精油作潤滑,再將罐吸附並來回滑動。「走罐」的好處是覆蓋範圍廣,能一次過處理大面積的肌肉群,有助於「推散」積聚的乳酸和舒緩筋膜黏連,非常適合運動後的深層放鬆。
拔罐時間
*拔罐時間可以因個人需要和治療目的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拔罐的時間通常在5至15分鐘之間。初次嘗試拔罐都會建議從較短的時間開始,約5至10分鐘,以確保皮膚和身體對拔罐有適應的時間;有一定的拔罐經驗,則可以遵從中醫師的建議及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選擇拔罐的時間長短,一般可在10至15分鐘之間;正在接受拔罐治療則會根據具體治療情況而有所調整,但都應遵從註冊中醫師的建議。
拔罐位置
拔罐可以應用在身體的不同部位,背部是最常見的拔罐位置之一,另外亦會在腰部、腹部、手臂和腿部進行拔罐,有助舒緩肌肉緊張和疼痛,甚至可以舒緩腰部疼痛、腰椎間盤突出等問題,但都應根據的具體情況和需求來選擇拔罐的位置,並在註冊中醫師的建議下選擇對應的拔罐位置。
【身體警號】拔罐顏色全圖鑑!即看你的「積勞指數」
拔罐最令人好奇的,莫過於療程後留在皮膚上的「罐印」。這些深淺不一的圓印,其實反映身體狀況的即時「健康報告」。與其胡亂猜測,不如學懂如何解讀這些身體警號。
*請注意以下提及拔罐出現的顏色、以及反映的身體狀況僅供參考,並不一定代表具體的疾病或問題。如果有任何身體不適或疑慮,建議咨詢專業醫護人員進行評估和治療。
為何拔罐會有顏色?「罐印意思」懶人包
首先要澄清一個迷思:罐印並非「瘀傷」。拔罐原理是利用負壓將體內的氣血、代謝廢物(如中醫所指的「瘀血」和「濕氣」)從深層經絡牽引至皮膚表層。因此罐印的顏色,正正反映了你該部位的健康狀況。簡單來說:顏色愈深、愈暗沉,代表該處的氣血循環愈差,或「瘀塞」愈嚴重。
重點!拆解 4 種「上班族」最常見的拔罐顏色
都市人生活忙碌、壓力大,拔罐後的顏色通常離不開以下幾種。我們精選四種最常見的罐印反應及拔罐顏色表,製成這個簡易對照表,助你快速「自我體檢」:
罐印顏色 / 狀態 | 身體警號 | 代表意思及常見成因 |
瘀紅色 / 深紫色 | 嚴重積勞! (血瘀) | 這是最常見的顏色!代表該處氣血積滯不通、血瘀嚴重。通常出現在你最感酸痛的部位(如肩頸、腰部),是身體控訴「積勞已久」的訊號。 |
鮮紅色 | 局部發炎! (有熱) | 代表體內有「熱邪」(俗稱「火氣」)。可能意味該部位正處於急性發炎(如近期運動拉傷),或由熬夜、壓力大引起的「上火」。 |
罐內有水氣 / 水珠 | 濕氣重到極點! (濕重) | 香港人最關心的警號!代表你體內濕氣非常重。這通常與長時間身處冷氣環境、常喝凍飲及缺乏運動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
淺紅色 / 粉紅色 | 恭喜,狀態良好! (正常) | 罐印只呈淡淡粉紅色,並且很快消退。這代表你局部的血液循環良好,氣血充足,身體處於相對健康的平衡狀態。請繼續保持! |
拔罐注意事項:
- 拔罐後顏色偏灰白色的人,建議不要頻繁拔罐,以免造成其他部位氣血不足。
- 拔罐會消耗自身氣血,體質虛弱的人應避免頻繁拔罐,或者拔罐後配合內服中藥調理身體。
- 拔罐是一種輔助療法,如有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
拔罐前必讀!拔罐禁忌及注意事項(重要!)
拔罐雖然性價比高,但並非人人適合,而且療程後更有黃金「禁忌期」需要遵守。想達到最佳效果而不傷身,以下重點必須留意:
拔罐後千萬不能做的3件事(尤其是洗澡!)
拔罐後,皮膚毛孔會完全張開,處於最脆弱的狀態。此時若處理不當,不但會令效果前功盡棄,更可能「引濕入體」,愈拔愈病!
- 禁止立即洗澡或游泳:這是最重要的禁忌!張開的毛孔極易受到外邪(如寒氣、濕氣)入侵,亦容易引發感染。中醫師建議,至少應等待2至3小時後,待毛孔閉合,才可進行浸浴或淋浴。
- 禁止直接受涼或吹風:拔罐後身體的防禦力會短暫下降。此時應立即擦乾身體(特別是拔罐部位的精油或血水),穿上衣服保暖,並應避免正對風扇或冷氣出風口,以防外感風寒(即「攝親」)。
- 禁止進行劇烈活動:拔罐是一種深層的「瀉法」,會消耗一定氣血。療程後應讓身體休息,不宜立即進行高強度運動或體力勞動,以免加重身體負擔。建議多喝溫水以助身體排毒。
哪些人士不適合拔罐?(孕婦、心臟病患要小心)
拔罐並非萬能,以下幾類人士在進行拔罐前,應先諮詢註冊中醫師的專業意見,切勿自行嘗試:
- 孕婦:避免拔罐(尤其是腹部和腰骶部),以防對胎兒造成影響。
- 心臟病患者:應謹慎拔罐,必須在中醫師指導下進行。
- 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血小板減少症或正在服用薄血藥的人士,因凝血困難,拔罐力度和時間需嚴格控制。
- 皮膚病患者:拔罐部位有皮膚損傷、傳染性皮膚病(如濕疹、癬)或皮膚過敏者,不宜拔罐。
- 特定時期的女性:經期期間月經量過多、身體虛弱的女士,拔罐或會加重虛損。
- 體質極虛弱者:年長、皮膚極鬆弛的長者,以及嬰幼兒,因皮膚較脆弱,應避免拔罐。
- 過飢、過飽或酒後:均不宜進行拔罐。
下次當你肩頸痛到難以忍受時,別再只依賴鎮痛貼了!不妨將這篇文章分享給那位經常OT的同事吧!
圖片來源:iStock
延伸閱讀
拔罐不是越密越好,一般建議最多一個禮拜進行一次拔罐,讓皮膚及身體有足夠的修復時間。
拔罐顏色通常反映身體狀況和血液循環的情況,顏色愈深代表瘀血積滯愈重。假如風寒濕毒情況比較嚴重,氣血積滯不通,在積勞已久的部位,如肩背、腰部,會有紫黑色的罐印,通常會伴隨經痛及身痛等瘀滯類疾病或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