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冷,羽絨外套和HEATTECH保暖內衣成為不少人的禦寒必需品。然而,為何有時穿得超厚再加羽絨、穿得像「米芝蓮」般臃腫,依然覺得凍?日本電視節目《這樣有什麼差別?》做了一個實測,發現羽絨外套內穿著厚毛衣,保暖效果竟然不如穿著薄身衣物!本文將整合日本專家及UNIQLO官方資料,一次過拆解3大「保暖謬誤」。
謬誤 1:羽絨愈厚愈保暖,內搭必需是厚毛衣?
在寒冷天氣時,許多人在羽絨內再穿上一件厚實的毛衣,認為這樣「雙重保暖」效果最佳。日本電視節目《這樣有什麼差別?》(その差って何ですか?)的一項實測,卻得出了令人意外的結論。
日本節目實測羽絨最保暖穿法:薄衫 VS 厚毛衣
節目組安排兩位測試者,分別在羽絨外套內穿上「薄身襯衫」及「厚毛衣」,並在同一環境下逗留一段時間。結果發現,穿著「薄身襯衫」的測試者,體溫竟然比穿著「厚毛衣」的測試者高出攝氏0.5度,證明內搭穿得越厚,並不意味保暖效果越好。
專家拆解:羽絨保暖原理在於「空氣層」
節目中專家解釋,羽絨外套保暖核心,並非羽毛本身,而是羽絨材質所能形成的「空氣層」。空氣層主要功能是將人體的體溫「儲存」起來,形成一道隔熱屏障,以阻擋外界的冷空氣入侵。
為何羽絨內穿厚毛衣反而更冷?
厚毛衣本身阻隔了身體的熱能傳遞,體溫無法有效地傳導出去,讓羽絨的空氣層去儲存熱力,反而令羽絨外套無法發揮最大保暖功效。
正確羽絨穿法:這樣穿更保暖
在羽絨外套內穿上薄身、貼身的衣物,體溫便能迅速傳導至羽絨層,更有效地鎖住熱能,輕鬆達到禦寒效果,亦無需穿得過於厚重。
謬誤 2:HEATTECH 應選寬鬆尺碼以求舒適?
HEATTECH 作為近乎人手一件的保暖內衣,許多消費者為了追求舒適感,習慣購買比實際尺碼「大一碼」的尺寸。然而,UNIQLO官方指出,這正正是導致保暖效果大打折扣的主因。
日本UNIQLO部長公開HEATTECH正確穿法!解釋保暖底衫內衣原理!
UNIQLO 官方拆解:HEATTECH 的「吸濕發熱」原理
許多人誤以為 HEATTECH 像電熱毯一樣會自行發熱,但事實並非如此。根據日本UNIQLO官方(中野正海部長)的解釋,HEATTECH的核心技術在於「吸濕發熱」原理。特殊纖維會主動吸收人體皮膚表面自然散發的微量「水蒸氣」(而非液態的汗水),並在纖維捕捉水蒸氣分子的過程中,將其動能轉化為「熱能」,從而產生保暖效果。
為何選擇寬鬆尺碼反而「完全不保暖」?
錯誤的關鍵在於,寬鬆的衣服會導致布料與皮膚之間產生過大的「空隙」。
這道空隙使身體排出的水蒸氣,在接觸到保暖纖維前,就已經流失到空氣中。當特殊纖維無法有效「捕捉」足夠的水蒸氣時,「吸濕發熱」的核心功能便無法啟動。結果是,衣服無法發熱,自然失去應有的保暖功效。
保暖貼士:選擇「貼身」尺碼才能發揮功效
從「物有所值」的角度來看,消費者花費數十至百多元購買 HEATTECH,是為了獨特的發熱科技。如果因為尺碼選擇錯誤(過於寬鬆),導致核心功能失效,那這件保暖內衣的實際功效便與一件普通的棉質底衫無異。
因此,要發揮 HEATTECH 的最佳性能,務必選擇合身、能緊貼肌膚的尺碼,才能確保水蒸氣被纖維充分吸收,轉化為熱能。
謬誤 3:天氣寒冷,運動時穿 HEATTECH 最保暖?
許多人習慣在寒冷天氣下行山、跑步或進行戶外運動時,穿上一件 HEATTECH 作為底層衣物,認為這樣能保持溫暖。然而,UNIQLO 官方(中野正海部長)卻明確警告:在運動時穿著 HEATTECH,反而可能比不穿更冷。
官方警告:運動時穿著反而更冷
HEATTECH 的特殊纖維是為吸收皮膚表面散發的微量「水蒸氣」,並轉化為熱能,而並非為排走大量汗水而設計。但人體在運動時,會產生大量液態的「汗水」。
當運動導致身體大量出汗時,保暖衣的纖維會迅速吸附這些水分,但無法像專業運動衣物那樣快速地將汗水蒸發或排走。結果一件濕透的底衫會完全緊貼在皮膚上。當停止運動或被冷風吹過時,這些水分會急速帶走身體熱能,產生嚴重的「風寒效應」。這不但無法保暖,反而會導致體溫急速流失,感覺比不穿內衣時更為寒冷,甚至增加失溫的風險。
來源:IG@jennierubyjane, 《這樣有什麼差別?》節目照片, istock
同場加映:
日本節目實測6款冬天暖身熱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