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教育制度再掀爭議!連登討論區近日一篇名為「點解學校讀書唔教人理財?」的帖文引發熱烈回響,樓主直指學校只教死書、不教理財,結果學生一出社會就打工還樓、月光族做一世,痛批制度落後、脫離現實。帖文迅速引起網民共鳴,同時亦有人質疑:理財真係可以教?邊個有資格教?
樓主痛批:唔識理財等於輸在起跑線
該帖樓主以強烈語氣控訴,指從小到大學校教育只著重考試、功課與背誦,卻從不觸及現實生活中最關鍵的「錢」,樓主直言「成個教育制度仲停留喺工業時代,教人做個聽話員工,唔係教人點樣喺資本社會生存。」他認為,很多人畢業後才發現自己對理財產品一無所知,面對投資更是充滿恐懼,最終做「一世打工仔」,被樓按壓榨、財務自由遙不可及。
樓主提倡加設中學理財科
樓主指出,理財應被視為基本生存技能,而非富人專利「你會明白咩叫通脹食你錢、咩叫被動收入、咩叫財務自由。」他更建議,中學應開設理財課程,教授如股票、稅務、槓桿、投資心理學等知識,幫助學生建立正確金錢觀,避免日後成為市場韭菜。
網民反應兩極 有共鳴亦有質疑
帖文一出即引爆熱議,不少網民深有同感,認為現行教育制度「只教讀書唔教生活」,導致不少人入錯行、理財失敗、財務困境纏身。但另一方面,也有網民持保留態度「教錯咗,學生輸錢邊個負責?」,更有人質疑教師本身未必具備理財實戰經驗「教你嗰個自己都冇本事,點教你搵錢?」亦有人表示,理財需要靠「實戰同反思」,學校提供的只可作為基本概念,真正的智慧要靠自己領悟。
▼網民留言▼
師資成為關鍵難題 冇經驗點教理財?
不少回應直指,香港教育界本身就缺乏具備實戰經驗的理財專才。有網民爆料指「以前個econ老師退休前買咗兩個的士牌,結果損手爛腳」,質疑教育質素與現實脫節。更有網民認為,學校老師一生都困在教育體制內,從來未真正體驗過資本市場,自然難以教授學生如何在財務上「突圍而出」。
▼網民留言▼
教育局:理財教育已融入跨學科課程
翻查資料,教育局指出理財教育已融入多個學習領域,包括人文科、數學、科技及德育等,並以跨學科方式進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理財知識、價值觀與態度。局方亦透過教材、師資培訓及學生活動等多方面推動理財教育。教育局強調將繼續與不同持份者合作,如「香港賽馬會智理財教育」計劃,為學生提供多元理財學習機會。
資料及圖片來源:連登討論區、教育局、unsplash、《愛·回家之開心速遞》劇照
經常覺得好窮?7大警號暗示陷「病態理財」專家教4招解脫金錢焦慮
日常開支、儲蓄、房貸,每日反覆處理這些經濟壓力,日日都覺得自己好窮!原來這種心態可能已是「病態理財焦慮」!CTgoodjobs整理一些普通人不自覺的財務焦慮警號,例如日常強制性檢查自己的帳戶餘額,或者不敢正常消費等。留意以下7大警號,檢視你的金錢觀是否健康!
經常覺得好窮?7大警號暗示陷「病態理財」專家教4招解脫金錢焦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