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頸痠痛是常見的都市病,許多人會選擇按摩或「揼骨」來「鬆一鬆」。然而,近年來多宗個案顯示,不當的頸部按摩手法,輕則引發頭暈,重則可能導致急性腦梗塞(即缺血性中風),甚至危及生命。醫生和專家嚴正警告,人體頸部有一個「高危區域」是絕對不能隨意按壓的。
年輕女子按摩後險半身不遂
據台灣中視新聞報道,廣東一名年輕女子因感到頸椎不適,前往連鎖按摩機構進行肩頸按摩。但翌日她整個左手臂突然感到麻木無力,連一杯水都拿不穩。她被緊急送院後,確診為急性腦梗塞,一度入住深切治療部(ICU),並收到了病重通知書。
而經過醫生診斷發現,是按摩時不當外力刺激導致右側頸動脈內血栓形成,血塊隨血流上行至腦部,堵塞血管,引發中風。事主心有餘悸地表示:「要是晚幾個小時入院,我可能就直接偏癱了。」
醫生警告:頸部1死穴必須避開
台灣物理治療師羅偉銘表示,人體頸前有一個區域極其危險,被稱為「頸前三角區」。這是頸動脈——供應大腦血液的重要血管——所在位置,只有薄薄的皮膚保護,極易受損,同時而頸部後方兩側頸動脈亦不能亂按。
什麽是「頸前三角區」
「頸前三角區」指的是頸部前方的左右兩側,由耳後連接到下巴,再延伸至鎖骨上方所圍成的三角區域。
| 不當按壓的後果 | 中風類型 | |
| 頸動脈竇 | 心跳驟降、血壓急跌: 這是身體調節血壓的感應器。受壓可能導致迷走神經放電,引起心跳變慢、頭暈、甚至立即暈倒。 | N/A (心血管/暈厥風險) |
| 頸動脈 | 缺血性中風(腦梗): 用力壓迫血管,會導致大腦供血量驟減。對於本身血管已有狹窄的人來說,可能在按摩當下即時發病。 | 缺血性中風 |
| 血管内斑塊 | 阻塞性中風: 若血管內壁存在動脈粥狀硬化斑塊,按摩可能造成內皮組織破損,導致斑塊碎屑或凝結的血塊脫落,隨血流上飄堵塞腦部血管。 | 缺血性中風 |
專家強調由於血栓形成需要時間,因按摩損傷血管而導致的腦梗塞中風,通常會在按摩後的數小時至3天內才發作,切勿掉以輕心。
中風預警訊號
如果在接受頸部按摩後,出現以下症狀,切記立即尋求急診協助:
- 持續的頸部痠痛、頭暈、頭痛
- 搏動性耳鳴(與脈搏同步的耳鳴)
- 單側肢體(手或腳)麻木、無力
- 口角歪斜、口齒不清或突然無法言語
- 視力模糊
正確按摩方法2大原則
當然,正確按摩則不會出現此情況,以下附上安全按摩及揼骨的兩大原則。
1.避開前頸
務必避免按壓或大力揉捏「頸前三角區」。應將按摩集中於後頸的肌肉和筋絡,以及肩膀的「膊頭」位置。
2.拒絕暴力手法
切忌大力推拿、快速劇烈地扭轉頸部。這種瞬間的外力衝擊極容易撕裂或損傷頸動脈。
中醫建議自我舒緩3大穴位
與其冒險讓他人亂按血管,王維瀚醫師提議自己可以早晚按壓以下穴位,有助於通血活絡,緩解痠痛:
風池穴
- 位置:後頸部,當枕骨下方,靠近髮際線的兩個凹陷處。
- 功效:促進頭面部血液循環,緩解肩頸僵硬、頭暈、頭痛。
肩井穴
- 位置:是頸後最高點(第七頸椎棘突)和肩峰連線的中點。
- 功效:舒緩肩頸痠痛、手臂麻木等問題,並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天宗穴
- 位置:約在肩胛骨的中央,按壓痠脹。
- 功效:改善肩臂疾患,如胸肋脹痛、肩胛疼痛、肩關節障礙等。
注: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身體若有不適建議咨詢專業人士。
延伸閲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