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媽的改名哲學

文:
2015.12.18

文:假啞港女。霍千琳

配圖: Flickr User:istolethetv

看到「何大一」的名字你會想起什麼?科學家?傑出華人系列?愛滋病雞尾酒療法?或者港媽會和他小時候的老師一樣,只想到他的父母應該目不識丁,卻不知道這出自老莊哲學,「至大無外,謂之大一」,取名「大一」是希望他可以包容一切。

現在當老師真不容易,入到課室一看坐位表,沒有查過字典真不敢亂叫學生答問題,一堆什麼「灝翀」、「罡華」、「淽湮」,雖然讀音與「浩聰」、「江華」、「芷欣」一樣,但港媽的孩子由未出生已經計劃好playgroup和幼稚園,又豈能容忍一個招牌砸死十幾件的平凡名字?但這些名字除了被人罰抄時抄得更甘,其實與我們的藍領父母起名水準差不多。

港媽起名的哲學很簡單,就是要「特別」,可是書到用時方恨少,胸無半點墨,惟有推砌冷僻生字,以為就能洗掉基因遺傳的平庸。由此進路,她們花費大把金錢,好讓自己的小孩活得像個童工似的,其實也不無道理。學習英文普通話只是基本,西班牙文才叫外語,再加豎琴、芭蕾舞、功課輔導班和私人補習,小朋友的時間表非要填滿不可,否則港媽就會惶惶然,彷彿只要逼迫孩子連喘口氣的空閒也沒有,就能鶴立雞群。

俗語說「三代看吃,四代看穿,五代看文章」,暴發戶即使錦繡肉食,到底欠缺書卷氣,香港盡是偽中產,同樣培養不出讀書種子,書香世代「贏在起跑線」,因為他們以培養精英方式教育孩子,但所謂教育,並不只是孩子上多少個課程,而是牽涉父母的身教。港媽與一般香港人無異,都是識字文盲,連自己都記不起上一次看書是什麼時候,平日最討厭政治,因為忍受不了半點複雜與沉悶,在她們看來,普教中和EMI對孩子最好,只不過是「學多門手藝」,從未想過幫助孩子了解英語世界的思考方式。

港媽或許受過高等教育,可是比起自己的草根父母,其實分別不大,她們從父母那一代遺傳了「搵食心態」,既短視又充滿焦慮,於是硬生生剝奪小孩的童年,讓他們參加的興趣班和補習班,說穿了不過是職業先修,但求將來搵份好工。港媽迫令孩子學會十八般武藝,其實與改名一樣,即使硬塞艱澀的文字,稍微細看,就會發現不過爾爾。

魯迅說:「天才並不是自生自長在深林荒野裡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產生、長育出來的,所以沒有這種民眾,就沒有天才。」香港不是沒有天才,不過香港的土壤只會扼殺天才。

 

本篇圖文獲作者假啞港女。霍千琳授權刊登,未經准許,請勿轉載!

假啞港女。霍千琳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tsunahk/

 

用App睇片‧賺積分‧換獎賞!

認住 U Fun 標誌「」, App內睇文同睇片可隨時捕捉U Fun彩蛋, 換領現金券及禮品!

開啟 App 成為會員賺U Fun!

【請您食😋】利苑賀年糕品✨ !

↓免費品嚐如意蘿蔔糕 x 招牌棗皇糕↓

↓免費品嚐如意蘿蔔糕 x 招牌棗皇糕↓

↓【限時搶⚡】Lactovital乳鐵蛋白咀嚼片!↓

↓ 助您健腸/改善消化系統 /提升免疫力 ↓

↓ 助您健腸/改善消化系統 /提升免疫力 ↓